十八个文言虚词梳..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八个文言虚词梳理 1、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2、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何陋之有?(《陋室铭》) 6、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7、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8、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9、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4、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5、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7、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8、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9、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是句子结构。《小石潭记》 11、以八月十三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 12、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13、(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1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16、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五人墓碑记》 17、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归去来辞》 18、皆以美于徐公(《信陵君窃符救赵》) 19、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2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秦王恐其破壁。 3、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4、请归取其孥 5、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其说可得闻乎? 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8、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9、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10、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11、其若是,孰能御之? 12、其信然耶?其梦耶?(《祭十二郎文》)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9、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4、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6、项王乃引兵而东,至东城乃剩二十八骑。(仅,才)(《垓下之战》)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赤壁之战》) 8、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崤之战》) 1、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2、 故为之说,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6、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8、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10、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4、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水何澹澹 《观沧海》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2、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伶官传序》) 4、与尔三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6、蹇叔之子与师。(读本《崤之战》) 7、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侍坐篇》) 8、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读本《季氏将伐颛臾》) 9、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