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确认识中医脉诊.doc
正确认识中医脉诊
?
一、脉诊是超越人类智慧的伟大发明
脉诊是中医药独有的诊断手段。依据一定的诊脉方法区分平脉与病脉,能诊断有病没病,能测知症状。扁鹊诊脉能为昏迷病人简子作出“血脉治也,不出三日必间”的预测;华佗诊脉,能对李将军妻作出“案脉胎未去”的诊断。记述扁鹊医术的是司马迁著的史记,记述华佗医术的是《三国志·华佗传》。方药中著的“医学三字经浅学”认为《内经》只谈脉谈针,很少用汤药。《中国历代名医传》一书认为:“扁鹊临床论病,发明腠理、血脉、肠胃、骨髓浅深层次,在诊断上于望、闻、问之外,首重切脉知病之法”。我的论文指出,没有诊断的发明就没有药物的发明,因此,我认为中医药是从脉诊和针石技术开始的,是脉诊和针石技术缔造了中医药,这是脉诊发明的作用和意义。据《中国历代名医传》记述的出生年,扁鹊与华佗相距547年,说明切脉知病的脉诊在张仲景之前存在了数百年。脉诊不仅司马迁记述,《三国志·华佗传》记述,现代医学著作也记述,我认为切脉知病的脉诊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扁鹊约生于公元前406年,以40岁立说计算,脉诊约发明于公元前366年,脉诊发明至今己2376年。其间教脉诊用脉诊的己愈千万人,千万人天天诊脉,无人窥破脉诊秘密,也无人重复扁鹊的发明;脉诊还流传国外,外国人也无人窥破脉诊秘密,外国人也无人重复扁鹊的发明,证明切脉知病的脉诊是超越人类智慧的伟大发明。现代中医是以脉测证的,什么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数脉主热证、迟脉主寒证、虚脉主虚证、实脉主实证便是,可惜以脉测证的始作俑者和“发明家”不敢以此“火一把”,因此我认为以脉测证是胆怯的“无名氏”塞进中医药的伪科学。以脉测证没有“发明家”,发生医疗事故怎么追究责任,以脉测证不成了医生和患者的共同的陷阱了吗?现代中医用伪科学去教学生,学生又用伪科学去治病科研,我认为“无名氏”的祸闯大了,“无名氏”不仅不敢仰仗以脉测证“火一把”,还将遗臭万年!遗臭万年的前辈是“发明”获得性遗传把细胞遗传学打成反动学术的李森科院士,看来想出名的“高招”套路都相同。
二、脉诊己在典籍失传
寸、关、尺三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诊法单诊时,能感到指下脉搏动的是平脉,不能感到指下脉搏动的是沉脉。沉脉是脉的搏动沉潜不见之意,单诊是测定沉脉用的。三部九候是单诊时沉脉出现的位置,三部九候只用于沉脉主症,这是脉诊的第一个秘密。寸、关、尺三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诊法总按时出现在食指和中指,中指和无名指指缝间的脉的搏动是浮脉,总按时食指和中指、中指和无名指指缝间不出现脉的搏动的是平脉,总按是测定浮脉用的,这是脉诊的第二个秘密。书传中医诊脉法根本不知道这二个秘密,所以我认为脉诊己在典籍失传。《濒湖脉学》主病诗为“寸数咽喉口生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索丸”。以上主病诗是主症的,这是以脉测症的第一个证据;迟数是心跳的频率决定的,要迟寸关尺皆迟,要数寸关尺皆数,证明三部九候不能用于迟脉数脉的主症,这是脉诊在典籍失传的第二个证据。《医亲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认为:“三部有力,其名曰实;三部无力,其名曰虚;三部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微脉可考;三部无力,按之且大,涣散不收,散脉可察”。《濒湖脉学》微脉、散脉主病诗为:“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左关软散行付肿(说明:行付二字原文有月旁,因电脑无此二字代用),散居两尺魂应断。”依据主病诗,三部无力,按之且小的微脉;三部无力,按之且大的散脉,公然会在寸关尺分别出现:不足二寸的脉管,寸、关、尺三部分,三分之一按之且小,三分之一按之且大,这可能吗?以上主病诗是主症的,这是以脉测症 的第一个证据:?三部九候也不能套用在以脉管粗细为标准区分的脉象上,这是脉诊在典籍失传的第二个证据。28种脉象的《诊家正眼》的主病歌为:浮脉:“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沉脉:“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1]以上主病歌证明脉象是主症的,这是以脉测症的第一个证据。书传中医诊脉法认为浮取即应的是浮脉,沉取始得的是沉脉,伏脉则要推筋着骨寻。病脉与平脉必然是要能区分的,这是脉诊科学性的首要条件。浮取即应的是浮脉,平脉必然浮取不应;沉取始得的是沉脉,平脉必然沉取不得,推筋着骨寻的是伏脉,平脉必然推筋着骨寻不到,这样平脉成了浮取不应,重按不得,推筋着骨寻不到的脉象,没有平脉怎么依据脉象区分病与非病呢?为了掩饰,于是称平脉有神、有根、有胃气!“四至五至平和之则,六至数脉,七至疾脉,三至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