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二章 转轨经济中的地区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pdf

第十二章 转轨经济中的地区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转轨经济中的地区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1. 我国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其演变 自 1949 年以来,我国经济地带的划分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 50 年代,将全国经济地带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部分。这基本上是按照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 基础和我国经济地理自然条件而划分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沿海地区受外国资本影响程 度较高,近代工业发展较早,也较为集中,交通运输条件、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市场服务 等较内地齐全、发达,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且由于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生产率和农业 商品化程度也较内地高。所以,沿海与内地总体上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将整个国民经 济从经济区域空间上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部分,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但 这种划分方式只是一种立足于当时的现实,对落后的现实予以被动地、机械地确认,并不具 有更积极的发展意义。第二阶段是在 50 年代末之后,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 东、华南、西南、西北七大行政区,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区域划分的意义,兼顾了地区的经 济因素。但总的来说,这种七大区的经济划分是根据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并以行政省市区划 为基础进行的,目的主要是在扩大范围的行政管辖区的基础上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尽管 其中包括经济关系的处理需要,但并未真正将区域划分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第三阶段是上 世纪 60 年代以后,从军事的战略需要出发,根据各地区军事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全国划分 为一线、二线、三线三大军事、行政、政治、经济地带,同时,将原来的七大经济区中的华 中、华南区合并为中南区,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六大经济行政区。应当说,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是从属于经济、行政、军事战略等方面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客观 经济规律的要求展开的,其结果是造成生产力布局上的极端扭曲和对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四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及特点,对我国经 济地带及相应的经济区域进行新的划分,就经济地带而言,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 部边远等三大地带。以省市行政区划为单位,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山东、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 9 省市;中部内陆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 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 9 省;西部地区则包括: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西藏、内蒙、青海、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这种地带划分是在省市行政区划的基 础上,既承认自然地理位置,同时又特别注意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特征。尤其是经过 20 多年 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已经或正在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经济区,如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上海、江苏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 济区,以东三省为构架的东北经济区,以及中原经济区,山东经济区,西南经济区,西北经 济区,山陕经济区等。这些经济区域的形成并不是行政划分,而是根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某些共同特点并建立起一定的经济联系的区域。 2. 我国经济地带及区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在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由东到西呈现出较明显的由高到 低的梯度状态。尽管长期以来,在发展方针和经济政策上,一直力图缩小三大地带经济发展 水平的差距,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也特别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追求竞争性效率目标,这种差距 并无实质性缩小,在某些方面还相对有所扩大。 其次,三大地带之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资源相对不足,而中、西部资源分布则具有总体的优势,从资源分布的总体上看,三大地带 由东向西,又存在着倒梯度。 其三,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仍在形成过程中,长期受行政分割而形成的各省、市间 在经济上相互封闭,相互割裂的状况仍较为严重,因而,区域间在社会化大分工、专业化大 协作等方面仍有待深化,亟需培育具有区域特点和优势的主导产业群落。 其四,区域间专业化特征不突出,相应地产业结构趋同的倾向较为严重,各省之间工业 结构相似程度较高,霍夫曼比例1 (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也较为 接近,同时,越是按工业生产内在趋势要求集中度高的产业,如重化工业和新兴耐用消费品 工业等,在我国区域间的集中度越低,分散度越高。 其五,农业水土自然资源在区域间分布差异显著,一方面,从东西差异上看,我国东南 部受季风影响强烈,西北地区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东南部地区年降雨是在 400-1000 毫米 以上,而西北地区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