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6 卷第 19 期 生 态 学 报 Vol.36,No.19
2016年10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Oct.,2016
DOI:10.5846/ stxb201507221537
朱广龙,魏学智.酸枣叶片结构可塑性对自然梯度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生态学报,2016,36(19):6178⁃6187.
Zhu G L,WeiXZ.LeafmorphologicalplasticityofZiziphusjujubavar.spinosainresponsetonaturaldroughtgradientecotopes.ActaEcologicaSinica,2016,
36(19):6178⁃6187.
酸枣叶片结构可塑性对自然梯度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
朱广龙,魏学智∗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汾 041000
摘要:叶片是植物体暴露于环境中面积最大的器官,其最易感知环境变化而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 为探究植株叶片结构
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机理,研究以生长在烟台⁃石家庄⁃宁夏⁃新疆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形成的自然梯度干旱环境中的酸枣为试验材
料,应用植物显微技术研究酸枣叶片的结构的可塑性对不同自然梯度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 结果表明:酸枣叶表皮着生有表
皮毛,表皮细胞外覆有角质层与蜡质。 叶肉为全栅型,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叶肉中有晶体及大量的分泌细胞。 从
烟台至新疆随生境梯度干旱加剧,酸枣叶片叶面积逐渐变小,叶片厚度依次增加,叶表皮角质层加厚,且上角质层厚度大于
下角质层厚度;叶片上下表皮细胞长径及短径先增后降,栅栏组织总厚度和密度依次增大、层数减少,各层栅栏组织细胞的长
径逐渐增加。 叶脉薄壁细胞相对厚度逐渐减小,导管管径增大,晶体(草酸钙晶体)数增多。 在梯度干旱环境中酸枣植株通过
减小叶面积、提高栅栏组织密度、增加叶片及角质层厚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通过增大导管管径提高水分利用率;通
过增加晶体数量提高叶片机械性能,改变细胞的渗透势、提高吸水和保水能力。 上述叶片结构的变化是酸枣植株长期对不同
自然梯度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 由此可知,叶片形态结构中叶面积、叶片厚度、角质层及叶肉组织(栅栏组织)随环境变化的可
塑性较大。
关键词:酸枣;叶片可塑性;梯度干旱;生境;适应特征
LeafmorphologicalplasticityofZiziphusjujuba var.spinosa inresponsetonatural
drought gradient ecotopes
ZHU Guanglong,WEI Xuezh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hanxi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0,China
Abstract:The leaf is the largest organ that plants expose to the environment;it i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ts plastic morphology can adapt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leaf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of 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 in response to natural drought gradient ecotopesto elucidatethe mechanism of leaf plasticity response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causedby climate change. Leaveswere sampledfromYantai and Shijiazhuang citiesand Ningxia and
Xinjiang provinces of China that formed a drought gradient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ir soil moisture, annual
precipitation,and humidity coefficients. Epidermal hai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pdf
- 两种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pdf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海南岛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pdf
- 不同树叶凋落物对人参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pdf
-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以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为例.pdf
- 汾河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驱动因素.pdf
- 丹江口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pdf
- 森林生态系统性状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基于中国东部样带的整合分析.pdf
- 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优化研究.pdf
- 城市扩张过程中不透水面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