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合肥一模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不久,一则几经反转的新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一位79岁的老人跌坐在一辆玩具汽车前,被网民、媒体定义为“碰瓷新高度”,招来骂声一片。然而,真相却与传言截然相反,大妈的确被玩具车撞倒受伤,也被孩子家长及时送到医院,非但没有敲诈勒索,而且婉拒了对方更多的赔偿。真相曝光后,网友和媒体纷纷致歉,一位记者坦言,他乍看网传视频时想当然地认为老人在碰瓷,完全忘掉了新闻人应该先问真假再断是非,事后很是惭愧。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任务型写作是一种写作观念而不是一种新的“模式”“套路”。
其最低目标是防套,考出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
期待的理想是既有具体针对性、有明确对象感地写作,又体现出有宏观视野、有普遍性高度的思维品质;
其本质要求是:重视交际,重视情境;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培养学生日常写作的读者意识、文体意识、功能意识,从而切实地提高全社会的真实写作能力,鼓励大家去写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有用之文。(参见张开王兼闻《年年岁岁花貌似 岁岁年年理相通——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综评》一文); 显然,2017年合肥一模的这道作文题试图践行高考作文命题的上述理念。感悟身边小事,体味人生与社会,依材设题,引导深入思辨。
材料来自真实的社会新闻,这一事件曾被各大媒体持续关注,一度成为社会热点。按照任务驱动型写作的要求,需要对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进行深入思辨,确立角度与立意,写成一篇时评文章。
这里的所谓“内容”即事件的当事方以及各自的行为、心理、态度;
所谓“含意”即事件发生的原因、价值、结果及其影响;
所谓“思辨”即进行归因分析、发散考量、正反推演;
所谓“角度”即事件的当事方、思辩的着眼点;
所谓“立意”即写作者所持的立场、态度、观点。
所谓“评论”即发议论,讲道理,阐发事件中蕴含的对受众有启发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评”即看法,“论”属阐发,“评”要鲜明,“论”要充分,重点在“论”。; 角度一:事件当事各方角度:
1.老人及孩子的家长
2.网友(公众)
3.媒体(记者)
针对各方的行为、态度提出看法做出评论就是我们的写作任务。; 1.从老人及孩子的家长角度看。
追问是什么:(内)
这本是一则“暖闻”,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人性依然本善,社会依然正能量。老人是善良的,双方都是无恶意的。
追问为什么:但老人为何“招来骂声一片”?(因)
显然是我们陷入了常识误区、思维惯性。
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玩具车也能撞到人?看到老人倒地就想到讹诈想到碰瓷,无非是因为这年月类似事件早已司空见惯,于是便会形成恶意推定想当然耳。殊不知,玩具车的确可以撞到人,79岁高龄的老人跌倒就会真受伤,并非所有的老人都“变坏”,并非所有倒地的老人都是在讹人。这些本都是常识常理,但我们都顾不上了,就急忙贴上“碰瓷新高度”的定义标签。应该反思的是常识也有不靠谱,惯性或许太荒唐。; 追问为什么:究其因,其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
在于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流失。
我们总是在以怀疑的眼光恶意的假定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材料中的老人的善良就这样被伤害,人际温情就这样被亵渎。这不是一次偶然,如果我们不从中觉悟、改变,这个社会的冷漠与恶意会蔓延,人际的诚意与善良就会稀释,就会真的进入一个人人自危的互害模式。
追问会怎样和怎么办: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做些什么?(法、果)
事体虽小其理甚大,往深处想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又是受害者,裹挟其中浑然不觉。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拯救者,我们自己。毁树容易种树难,有多少善意被无辜,有多少良知被放逐,我们要做的是用善意呵护善良,以责任重建信任,扶起倒下的信任,用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让社会清朗让人间温暖。;从老人角度:
多一份理解与宽容,社会清风自来
从家长角度:
有责任不推诿,主动承担,既是作孩子表率,也是匡正道德之帆; 2.从网友(公众)角度看。
追问是什么:(内)
也许这里的网友并非都如上述的恶意推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轻率随意的跟风妄评,成为“传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伤害了老人的善良,破坏了社会的信任。
追问社会原因:(因)
这显然又是这个网络时代的社会病。
无心无脑的吃瓜群众,不负责任的围观心态,恶语伤人的喷子行为,妄断臆想的键盘侠。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一个人人发声的自媒体时代,身处其中至少需要基本的信息鉴别力,起码的公德约束力。
; 追问怎么办:(法)
谨言慎行,利人利己。
有道是“天下之事,但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课件.pptx
-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听党的话-做好少年”建队节主题班会.ppt
- “静能生慧”优秀班会课件国庆节后收心主题班会.pptx
- “宽容”话题作文-分论点拟写.ppt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主题班会.ppt
- “少先队员十知道”主题班会.ppt
- “拖鞋取钱”作文.pptx
- 《爱就在身边》作文指导范文.ppt
- 《爱在身边感恩父母老师》主题班会.pptx
- 《成长的故事》作文指导.ppt
- 突破性治疗:2025年免疫治疗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的应用报告.docx
- 眼科疾病激光治疗技术与应用.pptx
- 南开大学25年春季新学期《大学英语(一)》在线作业二.docx
- 南开大学25年春季新学期《大学英语(一)》在线作业三.docx
- 移动端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质量评估与优化报告.docx
- 南开大学25年春季新学期《电脑图文设计》在线作业二.docx
- 移动端在线游戏行业2025年未成年人保护与心理辅导策略研究报告.docx
- 移动学习平台与成人继续教育:2025年线上学习模式创新案例研究.docx
- 南开大学25年春季新学期《电脑图文设计》在线作业三.docx
- 南开大学25年春季新学期《大学英语(一)》在线作业一.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