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完整教案.pptVIP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1.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2. 文题中的“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总结七个部分的段落大意。 1.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如一枝傲放的鲜花凋零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下面我们来分析课文记叙了刘和珍君的哪些事迹,体现了她怎样的精神品质。 2.刘和珍是怎样遇难的? 根据四、五部分讨论小结:   欣然前往请愿、中弹、无端喋血、未便死;   同行的张静淑、杨德群想扶起她,均中弹、立仆;   刘和珍还能坐起来,但头胸被猛击两棍,牺牲。 3、鲁迅一向讲究用语简练,但文中却多次出现重复的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并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 一处: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结合语境引导分析:三次“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a 有必要悼念烈士 b 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 c 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 候总结教训意义。 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①悲痛的悼念②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总结 另一处: a、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b、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c、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结合语境引导分析: 为何“无话可说” ? 1、所住的并非人间;2、痛定之后,长歌当哭; 3、反动文人无耻污蔑 这“说的无言”是否与前面“写的必要”及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相矛盾?       不矛盾。文章不是无情物,透过这几句看似矛盾又反复出现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悲”与“愤”已经达到了极致。无论是“写的必要”还是“无话可说”都是作者悲愤之情的宣泄。正是用这样的感情链条,作者才将众多的内容如此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4、探究鲁迅先生的感情变化(线索如何展开)   面对“三一八”惨案,面对被虐杀的爱国青年,鲁迅的感情是非常悲愤的,认为当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道:“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情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盖不住血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从中可见,鲁迅当时是何等悲愤,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作者的悲愤之情。 1、分析作者“悲”与“愤”的感情分别指哪些人。 “愤” 三类人: 一、当局者。其暴行竟是如此之凶残; 二、所谓的学者文人。其流言竟是如此之无耻; 三、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愤于他们甚至将烈士的行动作饭后的谈资,愤于他们的麻木。 2、探究鲁迅感情悲在何处? 四、重、难点句分析 3、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此句从三个层次揭露杀人者的凶残,且层层递进。 第一层是“我”可以用最大的想像力来想像中国人的坏,足见其坏之劣; 第二层是即使如此,我还是没有想到杀人者会如此凶残; 第三层是尽管事实已在眼前,却依然难以接受,不敢相信。 这三层意思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作者对牺牲青年的同情,对杀人凶手的愤恨。 愤揭反动当局 愤斥文人嘴脸 愤批庸人麻木 悲悼死难烈士 悲烈士 悲忆交往经过 悲议意义教训 ●小结 说 ▲痛悼烈士 ▲揭露当局 ▲唤醒庸人 无话可说 悲愤至极 (情感元素〕 愤 悲愤的感情贯穿全文 ▲痛斥文人 悲 许广平曾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