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名著评点
周敦颐被先哲时贤推为道学之首,遵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究其原因,
固然与他是程颢、程颐的老师,而二程开创的理学在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
学术思想的主流有关。但是,恐怕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 “博学力行,著《太
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 《通书》四十篇,发明太
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
也。” (《宋史·周敦颐传》)周敦颐的著述不多,存世的只有《太极图说》
和 《通书》两部及少量诗文。在这些著述中,最能代表周敦颐学术思想的,
当首推 《太极图说》了。《太极图说》开一代学风之先,对宋明以来的学术
思想发展影响深远,被清圣祖康熙皇帝誉为 “有宋理学之宗祖”。
我们追循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探求 《太极图说》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作用。中华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明,从先秦儒学的理论体系来看,孔子
继承西周的礼乐文化来阐述人道,孟子和荀子进一步探讨了人性的问题,而
《周易》和《礼记》中的《中庸》则重点论述天道,所以儒学本身是关于人
道、人性、天道的学问,孔孟儒家一切理论根据端在天人心性精微处。进入
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家尚能承孔孟遗韵,通过注疏五经阐发微
言大义。但是伴随着古文经学的兴起,并逐渐居于主导的学术地位,而他们
又更注重名物制度的考证训诂而轻义理,从而使极究天人心性的儒家之学走
向衰微。此后的魏晋玄学以老庄为宗,隋唐佛学崇尚释佛,距离孔孟儒学逾
来逾远。唐中叶以后,尽管有韩愈等人为儒学复兴摇旗呐喊,但韩愈的 《原
性》、 《原道》诸篇,陈义尚粗。李翱的《原性书》,阳儒阴释,逃不出佛
家圈套。宋初诸儒,亦同样没有深入。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
道微言之绝久矣。”清初大儒黄宗羲之子百家在 《宋元学案》中的一席论断
真实地反映了自汉至宋初长达几个世纪的儒学概况,切中肯綮。而改变这一
状况的,正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周敦颐融汇贯通儒佛道思想,撰成《太
极图说》。 《太极图说》虽只有200多字,但由宇宙本体入手,进而推极之
于人生之正道,含蕴着一个完整严密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内容博大精深,
不仅使长期中断的儒家道统连接起来,而且开启宋代儒者阐发心性义理之精
微的一代学风。继周敦颐之后,张载撰 《正蒙》一书,区分“天地之性”与
“气质之性”,提出“理一分殊”的思想和“穷神知化”、“穷理尽性”的
认识论,以及 “立天理”、“灭人欲”的命题,奠定宋代理学基本框架。程
颢、程颐出于周敦颐门下,程颢将天、理、心等同起来,认为天理为世界本
原;程颐潜心学 《易》,提出“性即理也’、“更下更无性外之物”的哲学
命题,促使宋代理学走向成熟。南宋朱熹集众人之所成,通过注释儒家经典
及北宋周敦颐等理学家们的著作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构筑起一套庞大的
唯心主义理论体系。陆九渊阐发心性义理之微以发明本心为宗旨,为宋明理
学中心学一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再从宋代理学自身的发展来看 《太极图说》对理学的奠基作用。首
先, 《太极图说》最早提出了宋代理学的一系列哲学范畴。范畴是人的思维
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哲学最基本的单位,一切哲学思想
无不建立在范畴之上,通过范畴来表达。 《太极图说》提出的哲学范畴包括
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善恶、主静、顺化等等,尔后的理学家们
正是在这些范畴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补充,通过反复讨论和演绎发挥来构筑起
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其次, 《太极图说》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为一体,舍传求
经,以己意解经,由宇宙本体入手进行推极之于人生之道,这种具有开创性
的方法论亦为宋代诸儒所继承并加以发扬广大,成为宋代理学的最基本的方
法论和主要特征。还有, 《太极图说》中所蕴含的宇宙论、人生论等内容对
宋代理学影响深远。周敦颐在这里表述宇宙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在儒家《易
传》的基础上吸收道家有形出于无形的思想,将宇宙发展模式概括为:无极
——大极——阴阳——五行——万物,发前人所未发,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
代的宇宙学说。 《太极图说》的人性论认为人是由宇宙间最灵秀之气构成,
具有知觉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也就有了善恶,圣人以仁义中正为道德标准,
以主静即无欲的方法进行修养。我们知道,仁义之概念尤为孔子、孟子所提
倡,源于 《论语》、《孟子》自不待言;中正之概念首先出现在《周易》,
后来又出现于 《论语》一书及《礼记》中的《中庸》、 《大学》等篇。周敦
颐潜心钻研儒家经典时,突出 《周易》、《论语》、《孟子》及《中庸》、
《大学)的地位,不仅实现对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