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气象频道赚钱有道本案例材料主要源于《环球时报》
本案例材料主要源于《环球时报》杨海伦,《气象频道靠天气赚钱》,/GB/paper68/8154/770490.html
美国的新闻电视台都会频繁地插播天气预报。CNN的国内频道隔一会儿就插入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国际频道则是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华盛顿的地方新闻台,不论播出什么节目,总在屏幕右下方显示当时的气温。但是真正把天气预报做成一项产业的,现在恐怕只有兰德马克通信公司的气象频道。
这个气象频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滚动播出和天气有关的节目。主打节目当然是天气预报,从全美国,到整个美洲大陆主要地区,乃至世界主要城市的即时天气预报、当天天气情况、未来3—5天的天气状况预测,都有报道。此外,还有权威的气象分析,特别是在一些恶劣天气,如飓风、龙卷风、洪水、冰雹、干旱等到来时,气象学家们就会在气象频道将上述天气的成因、影响、预防措施,向你娓娓道来。这些气象学家多半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但他们的风头绝不输给其他频道的体育明星、流行歌手和美女主持人。
气象频道创造的商业利润也是惊人的。兰德马克公司向来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守口如瓶,但据分析家们推测,气象频道2001年一年的营业额达1.85亿美元,利润可能有7000万美元。分析家们认为,气象频道的成功靠的是一个绝佳的创意,是一家慧眼识才的公司凭着执着的精神和专业的经营合力而为的结果。
气象频道由电视气象学家约翰·科尔曼于1982年创办。在这之前,他是电视台“早安,美国”节目的天气预报员,每天出镜时间只有两三分钟,任务是将整个北美大陆的天气情况介绍一遍,而且方式一定要生动活泼。科尔曼在做了几年这样的工作后,已经滋生了一种强烈的厌倦感。他认为将那么多有价值的气象资料压缩在两三分钟之内,简直是暴殄天物。于是,他强烈呼吁,美国应该有一个全天播放专业气象节目的频道。
当时很多人认为他的想法荒唐可笑,但科尔曼仍然十分执着地到处推销,终于打动了当时的电视台经理,现任兰德马克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维恩。维恩动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发现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后面都附带天气预报,由此他认定气象频道会有足够的观众。
但气象频道在最初的几年连续亏损,兰德马克公司在这时显示出了难能可贵的坚持,不断努力打响知名度。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看气象频道的节目,包括孩子们的家长,乘公车上下班的职员,周末想做户外运动的人,要出差的商人,还有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农场主,收视率节节攀升。
气象频道也对节目内容做了全方位的更新。气象频道将天气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开设了不少丰富多彩的专题节目,包括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如何对付阴雨天气时身体的酸痛,如何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护肤,各主要景点天气预报,周末假日天气预报及相关旅游建议,户外运动建议,天气对庭院花草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等。到目前为止,气象频道每分钟的收视人数高达30万,还有一批可以接连看上六七个小时的“发烧友”。
有了高收视率,气象频道开始开展付费收看和广告业务,但它的价位很低。气象频道的7200万订户每月只需交约10美分就可以收看节目。一条30秒钟的插播广告只要1000美元。如此低廉的价格,使它的观众和广告客户如滚雪球一般增多。
气象频道同时向多元化发展,开设电话气象即时查询服务,并出售专门的气象电话咨询卡,每分钟话费约95美分,为出门在外的人提供方便。频道还向250多家电台和多家报纸提供最新气象信息。为了应对因特网的快速发展,频道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除了将电视播出内容及时上网以外,还将天气预报查询范围扩大到全球77000个地区,并增加了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网页,在英国、法国、德国和拉美地区开设了地方站点。网站设立了庞大的资料库和强力搜索引擎,提供查询服务。与此同时,网站还可以向注册用户的电子邮箱里发送所需的即时信息。
据报道,由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完成的“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天气预报排在中国老百姓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的首位。看来,气象频道如果能在中国开播,说不定也会大受欢迎呢。
[案例思考]
1、气象频道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有何经验启示?
2、结合中国实际,如果要开设类似服务,应该如何操作?为什么?
二、开罗清洁工本案例材料主要源于《环球时报》
本案例材料主要源于《环球时报》蔡吕,《满城拣垃圾回家处理?清洁开罗全靠收破烂》,/GB/guoji/25/95964857.html
开罗是个有着两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开罗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城市垃圾回收体系。但是这个城市每天产生的8000吨生活垃圾和2000吨建筑垃圾却基本做到了隔天能清理完毕。那么,是谁,每天把这些数量巨大的垃圾像蚂蚁搬家似的运走了呢?
收垃圾的扎巴里人
16岁的少年莫门就是一个小小的拾垃圾者,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招标代理机构入围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5年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高中物理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读数习题.docx VIP
-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单招测试题(附解析)英语.pdf VIP
- 重磅——2017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及教师版.pdf VIP
- 大班《闽南红砖古厝》.pptx VIP
- 2024贵州黔南州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专项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5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共青团入团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pdf
- 3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件(共21张PPT).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