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行为之刑法规制问题研究-南京市律师协会.doc

虐童行为之刑法规制问题研究-南京市律师协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虐童行为之刑法规制问题研究-南京市律师协会.doc

第 第 PAGE \* MERGEFORMAT 9 页 共 NUMPAGES \* MERGEFORMAT 16 页 虐童行为之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以《刑法修正案(九)》中虐待罪之修改为视角 杨 冬杨冬,男,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地址:南京市玄武区洪武北路 杨冬,男,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地址:南京市玄武区洪武北路188号长发数码大厦7楼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邮编:210000,电话电子邮箱:roland1123@ 。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虐童现象的不时发生,不但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在其幼小的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这不仅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争议,而且也暴露了我国刑法先前针对虐童行为规制的严重不足。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 》(以下简称: 《刑修(九)》),其中第18条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实施虐待行为,情节恶劣的构成犯罪,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虐童行为是否应受刑法规制的激烈讨论。为此,本文尝试以《刑修(九)》中虐待罪之修改为视角,旨在分析我国刑法之前对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认为将虐童行为入刑乃众望所归,意义重大。 [关键词]虐童行为;刑法规制;虐待罪 一、虐待儿童行为概述 (一)虐童行为之法律界定 众所周知,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不断发展的新兴力量。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对儿童给予充分的关爱与保护。古语常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从另一个侧面告知我们社会有责任与义务去关爱与保护儿童,维护好儿童的合法权益,让其健康成长。现代意义上虐待儿童(Child Abuse)的说法是 C·Henry Kempe等于1962 年发表的有关虐待儿童问题的第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并对“受虐儿童综合症”进行了定义。 焦富勇、李鸿光:《虐待儿童预防与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版,第 5 页。 焦富勇、李鸿光:《虐待儿童预防与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版,第 5 页。 当今全球各地普遍存在虐童现象,这无疑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历程产生极其恶劣之影响,这已严重影响到儿童之身心的健康成长与人格的成功塑造。与此同时,基于世界各地虐童问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加之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形态差异导致对虐童行为的界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特别制定了规制虐待儿童行为的法律—《儿童虐待预防和处置法》,其将“虐待儿童行为”界定为“是指负有监护责任的人对 18 岁以下儿童实施的身体或精神伤害、性虐待或性剥削、照顾不良或粗暴对待并构成了对儿童健康的损害或威胁。” 英国 1989 年所制定的《儿童法案》对“虐待儿童行为”的定义则为“影响儿童生理的、智力的、情绪的、社会的或行为的发展”。日本的《虐待儿童防止法》将“虐待儿童行为”概括为“监护人(有抚养权的人、有未成年人监护权的人、以及现抚养人)对于所扶养的儿童(不满 18岁)有身体虐待、性虐待、疏忽照顾、情感虐待四种行为。”而当前对虐童行为较为认可的界定当属20世纪90年代世卫组织所作出的界定:“虐待或粗暴对待儿童是指在相关责任、义务和能力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躯体或精神的折磨、性虐待、漠视、放任、商业的或其他的剥削,并导致儿童的健康、生存、发展以及尊严受到实际或潜在的伤害。” 《虐待儿童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以“温岭虐童案”为视角》,杨雪非,华东政法硕士论文,2014年。 《虐待儿童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以“温岭虐童案”为视角》,杨雪非,华东政法硕士论文,2014年。 《论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马倩,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纵览上述观点,不难发现不同国家、组织或者地区针对虐待儿童行为界定共性在于:对虐待行客观表现形式概括都相对比较完整、具体,符合虐待行为形式多样化的特征,而针对虐童行为的主体则并未限定为家庭成员内,拓宽了对虐待儿童行为的规制面。 (二)我国虐待儿童行为现行法律规制分析 1、《刑修(九)》出台前虐童行为法律规制问题分析 《刑修(九)》前,关于我国规制儿童虐待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以及《刑法》部分罪名等规定,但都没有详细列明虐童罪。 《刑法》在《刑修(九)》之前尚未对虐童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但规定了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猥亵儿童罪、遗弃罪等相关罪名,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1)虐待罪? ? 在《刑修(九)》前《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