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转变—美国与东亚(2).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简装书库 政治 外交 国际关系 巨大的转变 美国与东亚 03 [美]入江昭 孔华润 美国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张 ① 加里·R·赫斯(GarvR.) Hess “几乎在这个星球的每个角落,”欧内斯特·梅写道, “美国(在二次 大战后)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令人瞩目的中心,在这一点上,可能只有中 世纪欧洲罗马教皇的统治是个例外。”因此,美国对外关系史便成了一门与 众不同的学科。美国政府几乎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实体,而美国则成了国际 秩序的中心 [1]。美国对外政策的这一戏剧性转变以及它对遥远地区的影响 在美国与东南亚之间关系的深远变化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二次大战前,美国 仅与该地区的一个独立国家泰国有外交关系。此外,它同东南亚有限的贸易 往来主要通过英帝国首都伦敦、巴黎和海牙来实现;它自己对菲律宾群岛的 殖民政策主要由内政部管理。由于对日作战,美国军事力量伸展到了太平洋 彼岸,因而到战争结束时,美国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外来力量。尽管 同欧洲与东亚相比,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是有限的,但是它却大大推动了给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缅甸带来独立的非殖民化进程,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泰 国和印度支那的发展。战后,国务院内部进行了改组,包括设立菲律宾和东 南亚司。到 1949—1950年间,中国时局的变化迫使美国扩大自己在经济与军 事方面的影响。当时美国处于东南亚国际关系的 “中心”。 美国影响的出现经历了五个相当明显的阶段:1)1940年6月之前,美 国参与并得益于西方帝国主义体系的时期;2)1940年6月、1940年12月7 日、1941年,美国成为上述体系的保卫者,与日本的 “新秩序”相对抗的时 期;3)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美国抛弃帝国主义体系,成为反 对殖民主义斗士的时期;4)战后初期阶段 (1945—1949),美国设法使反对 殖民主义的原则与欧洲冷战的压力保持平衡的时期;5)1949至1950年间, 美国重新确立亚洲政策,从而扩大了经济和军事影响的时期。 (一)美国和帝国主义体系,1898—1940年 二次大战使美国影响在东南亚得到了扩展,而美国在历史上已经在该地 区获得了重大利益。在政治方面,自从美西战争开始,美国就对菲律宾实行 殖民统治了;同时也对泰国施加了相当大的影响。在经济方面,东南亚作为 原料产地是十分重要的,美国与该地区的贸易最终超过了同中国的贸易,并 且可以同对日贸易量相抗衡。 美国在与帝国主义体系分享利益的同时,却把它的菲律宾政策视作特别 开明的殖民政策的样板。美国给菲律宾带来了经济和社会进步,也为它的独 立作好了准备——这常被认为是一种创举,可供其他殖民强国模仿。美国对 菲律宾的统治的确带来了许多现代化的改革,但是它的帝国主义历史记载也 明显地表现出了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不协调。 从最初几年开始,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一直是通过奉行照顾当地上层社 会利益的 “安抚的帝国主义”来进行控制的。虽然美国的计划明显改善了菲 律宾的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但是却置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于不顾, ① 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 而菲律宾的上层社会则厌恶社会改革和不关心经济发展。尽管美国的政策照 顾到了上层社会的利益,可是上层人物仍然迫切要求独立。在他们争取获得 政治统治的过程中,独立问题是他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到 20年代,独立问题 已成为菲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2] 1934年的 “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虽然解决了独立问题,但却未能解 决由怀柔政策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事实证明,1936年成立的共和国政府是 无力解决政治权力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防战略不可靠等一系列核 心问题的。为实现美国本土与菲律宾群岛之间互惠的自由贸易,1913年通过 了 “安德伍德关税法”。该关税法的通过刺激了菲律宾经济,于是便去生产 并向美国市场出口糖、大麻和椰子油,而反过来则使菲律宾依赖于从美国进 口的消费品,从而牺牲了自己制造业的发展。到 1930年,菲律宾与美国的贸 易占其出口的79%和进口的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