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材料议论文的引论.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议论文引论的写法 巧用原“料”,增添文“彩” 材料议论文的一般写作程序 引——议——联——结 “引”就是“引用”提供的原材料,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个讨论的议题。即“材料作文”的引论重在由材料引出文章主旨。 (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 (2)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不能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 (3)引述材料缺乏定向性,不能很好地为提出论点服务。 1、照抄材料,或抛弃材料。 在写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 3、引述材料不当 2、开头使用“读了这则材料”“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之类的话来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与一般地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就不知“这”为何云,语言也生硬。 在审题后,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引用材料。其中概括重在一个“巧妙”上: 1、引用的字数上要巧,一般不超过60字; 2、引用的内容上要巧,做到简洁——拖泥带水会引起反感(老师对材料很熟);有度——紧扣题目,有所选择,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提供的材料形式是多样的,但不论所提供的材料是何种形式,也不管材料的长短多寡,一旦进入议论文中,就应该经过加工,从加工形式上看,一般多是间接引用。引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如何提引材料 原始材料内容较长,较杂,就必须加以浓缩概括,拎出其中精髓部分入文。 1、提炼式 (拔筋抽骨式 )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所供材料的一种方式,将原文进行缩减,抓住关键部分,其余次要部分大副删去,做到引述材料短而精。 【材料1】 报载:19 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人员把一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奋力跃出锅外安然逃生!可半小时后,他们把这只死里逃生的青蛙丢进放满冷水的大锅里,并在锅底偷偷地加热,把青蛙置于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中,青蛙开始还悠悠地享受“温暖”,等到它意识到危险时,却全身无力,欲跃不能,终于葬身锅底。 在本则材料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分别是: 青蛙 滚沸的油锅 微温的水锅 奋力跃出 葬身锅底 不同环境 不同结果 2、当把青蛙扔进煮沸的油锅中的时候,他知道反抗是因为知道危险。当把它扔进一个冷水锅中,并在锅底慢慢加热,他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在逐渐加热的水中享受着,当他感受到烫的时候,他却无力跳出,因为它已经麻木。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青蛙被突然丢进滚沸的油锅中竟然能奋力跃出,安然逃生,然而却在慢慢加热升温的水中葬身锅底。 我们如果把滚沸的油锅看成“逆境”,那么微温的水锅便是“顺境”。 面对逆境,青蛙奋力一跃,化险为夷;身处顺境,青蛙得意忘形,终至丧命。 由此可见,逆则生,顺易亡。 (提炼材料) (分析材料) (提出议题) (夹叙夹议) 练习: 有一匹马开始的时候,它嫌它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给的活多,祈求上帝把它换到一位农夫家。上帝满足了它的愿望,可是后来它又嫌农夫给它的饲料少。最后它到了一位皮匠手里,在那儿什么活也没有,饲料也多,可是没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了下来。 马 磨坊主 活 多 农夫家 饲料少 皮 匠 活 少 饲料多 被 剥 皮 结 局 1、活儿少,饲料多,马儿满足此二者之一,就可安然度日。但当马儿同时得到这二者之时,等待它的便只有被剥皮的噩运。我们从马的悲剧中明白一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知足而乐。 2、那匹只想享受生活,老是抱怨生活的马,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被皮匠剥了皮。这告诉我们:不要抱怨生活,要知足而乐。 3、作为一匹马应看清自己的本质,为人而劳作,不应该有太多的奢求,要懂得知足而乐。“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该懂得知足而乐,决不能做那匹被剥了皮的马。 4、愚蠢的马只要能收敛一下欲望,愿意付出劳动,本可以在第一位主人那里衣食无忧,享受是实在在的生活。在农夫家活少又有饭吃,这也是一种恩赐,可它不知足——换主人。最后在第三位主人那里虽享受了一段安逸的生活,可却因此葬身。马儿呀,你可懂得:享受生活,也要知足而乐。 5、愚蠢的马可能到死都不明白自己的死因——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结果酿成了悲剧。马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6、在磨坊中,马嫌活多;在农夫家,又嫌饭少,最终被皮匠剥了皮。为何落个如此悲惨的下场?究其原因是它太贪图享受,只知索取,不知奉献。这就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7、作为一匹马,为人劳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材料中的这匹马去忘记了这一点,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终致丧命,实在可悲可叹。这使我们明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