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祭典生活现况仅存的传统射耳祭保留于台东海端乡
布農族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是部落的散居社會。布農族分為六大社群:卓社群(南投縣玉山一帶)、卡社群(南投縣東部山區一帶)、丹社群(南投與花蓮縣界一帶)、巒社群(南投縣、嘉義縣界玉山一帶)、郡社群、搭科布蘭郡(簡稱蘭社群,在今中央山脈南投,人數較少)。現今布農族的分佈地以南投縣信義鄉最多、其次為花蓮卓溪鄉,另外還有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台東縣海端鄉。總人口數約三萬七千多人(內政部民政司,民國八十年)。布農人喜歡山居,高山深處常有他們的聚落。是父系社會,行大家族制。 台灣原住民族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西元1952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寄至聯合國的文教組織, 敬穆的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 當代的知名音樂學者聽了之後,驚訝於古老的部落為何會有如此繁複的和音,當時西方的音樂學家認為音樂的起源是由單音、雙音而發展至和音的理論也不攻自破,從此重寫了音樂起源說的論點。每年十一~十二月之間,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因此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因此,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台灣原住民族的音樂堪稱世界音樂的瑰寶。除了「祈禱小米豐收歌」,布農族的器樂演奏是原住民族當中保存最完善的一族。 杵音是布農族與日月潭邵族特有的樂器,通常由八至十六根長短不同的木杵,交替的在石板上敲擊,藉著不同音階演奏出優美的旋律。在從前,族人也用它來傳達訊息。口簧琴是原住民族普遍的樂器,但每一族使用的時機稍有差異。以布農族而言,是排遣寂寞或悲傷時渲洩情感的工具。在排灣、泰雅、阿美則是談情說愛,男女互表情意的催化工具。另一種布農族特有的樂器是四弦琴(在卡社為五弦),是族人自娛的樂器。 弓琴也是布農族盛行的樂器,以竹子為弓、細鋼絲為弦,一端銜在嘴裡,左手持弓右手撥弦,悠揚的琴音雖然細微,卻耐人尋味。布農族居住於中央山脈兩側,海拔一千公尺以上,是典型的高山民族。據說,最早居住於鹿港、斗六、竹山一帶,後來漸漸往高山遷移。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居住地是南投縣的仁愛與信義鄉。十八世紀時,世居南投的布農族開始大量的遷移,一是往東遷至花蓮的卓溪鄉、萬榮鄉,再從花蓮移至台東的海端鄉與延平鄉。另一支沿著中央山脈南移至高雄的三民鄉與桃源鄉以及台東縣海端鄉的山區。 祭典生活現況僅存的傳統射耳祭保留於台東縣海端鄉 布農人在水稻進入部落以後,小米的重要性還不如昔,屬於小米的祭儀大多消失,穀倉的重要性不再。目前僅存約二個重要的祭典如下: 射耳祭(Malahodagian):是布農族唯一全部落性的祭典。於每年四月底、月缺的時候舉行,以射鹿耳一最大動物的耳朵來象徵來年狩獵的豐碩,目前也祈求農作的豐收及財運亨通。傳統的習俗以當年獵獲最多的勇士家門前做為慶祝的場所,為了避免糾紛,遂改為固定地點(大都是主祭家)來舉行。射耳祭只限於男子參加,女子禁止至祭祀場所。(二) 嬰兒節(lndohdohan):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帶來了喜悅與希望。布農人在每年六月月圓時候,為這一年出生的嬰兒舉行佩掛項鍊的儀式。期望孩子們能像項鍊般耀眼、美麗。當天並宴請親友,告知這位新生兒的布農名字,接受族人的慶賀與祝福。經濟狀況好的家庭,酒宴甚至可以持續數日。 由於社會的變遷,傳統的嬰兒節已經消失,有些部落則溶入西方教會的日程(如東埔社),在每年約六月由教會決定日期,當天中午舉行餐會,晚上,全村婦女將新生兒抱至教會,由村人猜測每個小孩的名字,答對的人接受該家父母的禮物。會場充滿了遊戲的趣味與新生的喜悅。 風俗習慣:布農族男女都有缺齒之風。缺齒是古來的習慣,也是成年的象徵。另外,在布農族的部份部落,男女都有除毛的風俗。特有儀式:布農人在每年六月月圓時候舉行嬰兒節,為這一年出生的嬰兒舉行佩掛項鍊的儀式。 劉鴻儒和李心湄製做 謝謝 謝謝收看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doc VIP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考题猜想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与模型(7种热考模型).docx VIP
-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专项训练及范文(全套2019年新教材).docx VIP
- 2023年10月自考00795综合英语(二)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docx VIP
- 表面工程技术.ppt VIP
- 【全面新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VIP
-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上 第7课《植物是生物》教学设计.doc VIP
- 出海服务企业的跨文化沟通与管理手册.doc VIP
- 3HP焓差实验室建设与技术实施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