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生物脱氮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脱氮;基 本 概 念;一、名词解释;二、脱氮基本概念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氨氮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氨氮,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2-N 和NO3-N ,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而逸入大气,从而降低废水中N的含量。;脱氮原理及影响脱氮的因素;一、生物脱氮原理 污(废)水中的氮一般以氨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通常是只含有少量或不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态的氮,在未经处理的污水中,氮有可溶性的氮,也有非溶性的氮。可溶性有机氮主要以尿素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一部分非溶性有机氮在初沉池中可以去除。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大部分的可溶性有机氮转化成氨氮和其他无机氮,却不能有效地去除氮。废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在于,在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基础上,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除去氮的目的。即完整的生物脱氮反应共分成三个步骤:有机氮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1、 氨化作用   (1)概念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   (2)细菌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成为氨化细菌。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   (3)降解方式(分好氧和厌氧)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   ?   丙氨酸????????????? 亚氨基丙酸 ????? ??? 丙酮酸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式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   ? ??????? 在厌氧条件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     ???????;2、 硝化作用 (1)概念   硝化作用是指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和硝态氮的生物化学反应, (2)细菌   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   亚硝化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硝酸菌有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亚硝酸菌和硝化菌统称为硝化菌。;(3)反应过程 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阶段。该反应历程为: 1. 第一阶段: 生化氧化: 生化合成: 则第一阶段的总反应式(包括氧化和合成)为: 2. 第二阶段: 生化氧化: 生化合成: 则第二阶段的总反应式为: ;第一阶段反应放出能量多,该能量供给亚硝酸菌,将NH4+合成NO2-,维持反应的持续进行,第二阶段反应放出的能量较小。从NH4+→NO3-的反应历程如下表所示。 ;硝化过程总反应过程如下 : 该式包括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合成及氧化,由总反应式可知,反应物中的N大部分被硝化为NO3-,只有2.1%的N合成为生物体,硝化菌的产量很低,且主要在第一阶段产生(占1/55)。若不考虑分子态以外的氧合成细胞本身,光从分子态氧来计量,只有1.1%的分子态氧进入细胞体内,因此细胞的合成几乎不需要分子态的氧。 硝化过程总氧化式为:;(4)特点   从上式可以看出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点:   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57gO2;   ⑵硝化过程细胞产率非常低,且难以维持较高胜物浓度,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   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的质子(H+),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碱中和,其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1g的NH3-N需要碱度7.14g(以CaCO3计)。;3、 反硝化作用;(3)反硝化过程   反硝化反应式如下: ?   [H]可以是任何能提供电子,且能还原NO3―及NO2―为的物质,包括有机物、硫化物、H+等。 反硝化反应历程如下:;二、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因素;(4)溶解氧 氧是硝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得进程。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溶解氧应该控制在1.5~2.0mg/L内,低于0.5mg/L则硝化作用趋于停止。当前,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低DO(1.5mg/L)下可出现SND现象。 在DO>2.0mg/L,溶解氧浓度对硝化过程影响可不予考虑。但DO浓度不宜太高,因为溶解氧过高能够导致有机物分解过快,从而使微生物缺乏营养,活性污泥易于老化,结构松散。此外溶解氧过高,过量能耗,在经济上也是不适宜的。 (5)C/N 比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硝化菌只占活性污泥微生物的5%左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