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律与我们同行》(人教)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法律与我们同行》分层练习
吉林省长春市郝淑霞名师工作室 长春市一零八中学 苏丹老师
基础过关
单项选择题
1.依法办事的要求是( )
A.遵守各种政府文件。
B.遵守各种道德规范。
C.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D.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2.法律的权威来源于( )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公正执法。
C.司法机关公平审判和严格执法。
D.科学立法,公正司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下列做法属于具有法治意识,依法办事的行为是( )
①到饭店吃饭不要发票就可以要赠送的可乐等饮料。
②中学生的作业可以不写,不想学习就逃课,反正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趁着商场超市搞活动发赠品多去排队多领取赠品。
④在淘宝网上秒拍特价促销商品。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法律成为信仰的作用是( )
①杜绝违法行为。
②充分体现法律自身价值。
③发挥法律的功能。
④法治精神铭刻在人们心中。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对法治社会的形成的好处是( )
A.人们信仰法律,法律的威慑力有助于震慑人们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B.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有益于促进社会生活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减少,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C.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D.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也会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
6.当我们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 )
①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③拨打110报警电话,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向他人寻求帮助。
A.① B .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仔细观察漫画《保护神》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漫画中“保护神”是指父母。
②漫画中“保护神”是指法律。
③漫画中所提到的法律是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④漫画中的法律仅仅保护家庭成员中的未成年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承接上题)针对漫画中的家庭施暴者和受害者评价正确的观点是( )
A.孩子打父母不孝顺,父母打孩子没人管。
B.孩子可以告知父母这部法律预防父母之间打架。
C.这部法律有,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执行。
D.以后父母再教育我,我就用这部法律来做盾牌。
9.下列行为中,哪些行为有可能是违法行为( )
①中学生顶撞老师,不努力学习,不完成学习任务。
②旅游者不按照旅游地的风俗习惯做事情,按照自己家乡的习俗来参观。
③市民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衣衫不整在大街上走。
④家庭成员记不住老人的生日,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公民们应该把法律都铭记在心里。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真诚的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犯罪分子心中。
公民们应该背诵法律,法律应给符合每个公民的想法。
知识巩固
二、非选择题
11. 我国人民法院将严厉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等活动,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老幼妇孺、在校学生、留守人员等群体的司法保护。
你认为我国法律只是惩治犯罪分子的吗?为什么?
12.2017年12月30日,央广网报道:
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郑新俭介绍,2017年前11个月,全国共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批捕2.61万人、不批捕1.31万人,起诉3.9万人、不起诉0.88万人,不捕、不诉率分别为33.4%和18.4%,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检察机关坚持宽容不纵容,从有利于教育挽救出发办理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
(1)请你写出与这则材料中的犯罪嫌疑人有关的专门法律?
(2)材料中说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平时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最终走向犯罪,请你结合现实生活推测一下,然后举例说明?
(3)为预防和减少材料中的类似案件,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能力提升
13.看漫画《某中学的群殴》,回答下列问题:
(1)看漫画中的现象,有人说,中学生是未成年人,法律只会保护我们,我们打架是不违法的。对此请你从法律角度写出理性的评价。
(2)你觉得为了遏制此类事件的扩大,国家应该怎么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