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资料-孙方中书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文资料-孙方中书院

孫方中書院 中四級 中國語文科 文言補充練習(四) 姓名:______ 班別:___( )  積分:____ 日期︰_____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 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歐陽文忠集》。 題解 這是作者五十三歲時所寫的文章。歐陽修一生仕途坎坷,曾多次被貶放外地。官場上的不如意令他身心疲憊,精神上變得格外蒼老。當時五十多歲的他已到了遲暮之年,對於秋天的蕭殺景象特別敏感,於是發而為文,抒發他內心的愁緒。 主旨 本文藉秋聲之到來引出秋色,以秋天的蕭條景象去抒發內心的一種意興闌珊的感受。文章表面上是描繪秋聲秋色,實際上是寫歐陽修正面對著人生裏的秋天,營造出一種慘淡的氣氛。 課文 秋聲賦  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1,於時2為陰;又兵象3也,於行4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5,黟然黑者為星星6。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歎息。 注釋 1 夫秋,刑官也:《周禮》把官職分為天、地、春、秋、冬之類。因秋天有肅殺之氣,所以把掌管刑法、獄訟的刑官分屬於秋。 2 於時:在四季之中。古人以陰陽配四時,把春夏分屬於陽,秋冬分屬於陰。 3 兵象:戰爭景象。因戰爭是肅殺之事,故時又以秋治兵。 4 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古人以五行配四時,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 5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紅潤的容貌變為蒼老枯槁。 6 黟然黑者為星星:烏黑的鬚髮變成白色。 討論問題 1 文中是怎樣描繪「秋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認為第二段的寫「秋之為狀」好像脫離了題目的「秋聲」,你有何意見?試簡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在對比映襯的運用上獨具匠心,試據童子和作者這組對比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歐陽修極力摹寫秋聲,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悲秋」是文學史上永恆的主題。試比較歐陽修《秋聲賦》、蘇軾《前赤壁賦》中秋景的片段描寫,說明二人描寫的秋景和抒發的情感有何不同?(注:二人都被貶而且人生不得志) 《秋聲賦》(節選)  歐陽修   聞有聲自西南來者……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前赤壁賦》(節選)  蘇軾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