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二苯甲酸乙酯的制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二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二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苯甲酸乙酯制备的应原理和方法。 2.掌握分水器的使用及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 3. 进一步练习蒸馏、分液、干燥等基本操作。 4. 学习空气冷凝管的使用。 基本原理: Ph-COOH + C2H5OH? H2SO4/环己烷???? PhCO2C2H5 + H2O 由羧酸和醇在酸(硫酸、对甲苯磺酸)催化剂下直接酯化是实验室制备羧酸酯的主要方法。 试剂: 苯甲酸 6.1g(0.05mol)????? 无水乙醇14mL(0.25mol)? 浓硫酸 2.0mL??????????? Na2CO3 粉末 ????? 无水CaCl2 环己烷15 mL? 实验步骤: ? 1、加料: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6.1g苯甲酸、14 mL乙醇;10 mL环己烷、2 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2-3。 ? 2、安装分水回流装置:在电热套上先安好圆底烧瓶,然后再圆底烧瓶上装上分水器,并从分水器上端小心地加环己烷至分水器支管处。再在分水器上安上回流冷凝管(要用铁夹将回流冷凝管夹好)。 3、加热回流:在电热套上逐渐加热至回流。开始回流的速度要慢些(否则易形成液泛:在加热回流过程中, HYPERLINK /view/10082.htm \t _blank 气体从下往上 HYPERLINK /view/1216569.htm \t _blank 流动。当上升的气体的 HYPERLINK /view/186518.htm \t _blank 流速增大至某一数值,液体被气体阻拦不能向下流动,愈积愈多,最后从冷凝管上端溢出,称为液泛)。回流时间约2h,随着回流的进行,在分水器中分为两层。逐渐分出下层液体的总体积约为10 mL(注: 根据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的组成,分出10mL共沸液体,大致可分出1mL水,即1g 水)。记录分出的共沸物体积,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现象:在保持原有加热温度下:不再有气体上升、液体回流)。 ?4、中和:在烧瓶中残留液冷却后将其倒入盛有20 mL冷水的烧杯中,搅拌下分批加入固体Na2CO3粉末中和残留液中的酸(硫酸、苯甲酸)至中性。即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中性。 5、分离、干燥:用分液漏斗分出粗产物(注意需要那一层液体?苯甲酸乙酯的密度为1.05),(省去乙醚萃取水层)。将粗产物放在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干燥的标准是什么?) 6、蒸馏:将干燥后的粗产品倒入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2-3粒沸石,装上蒸馏头、温度计(250oC)、空气冷凝管,加热,收集211-213 oC馏分。 7、称重、计算产率:纯苯甲酸乙酯密度1.05,bp为211-213oC。 注意事项: 1、在回流的初始阶段,加热不要过猛,防止液泛发生。 2、可以根据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的组成和反应生成的水的量,大致计算分水器中的三元共沸物体积。为确保将反应体系中的水除尽,共沸物的体积不应小于理论计算值。 3、用固体Na2CO3粉末中和残留液中的酸时,要分批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中性。不要剧烈振摇防止乳化。 思考题: 1、本实验采用何种措施提高酯的产率? 2、为什么采用分水器除水? 3、本实验何种原料过量?为什么?为什么要加环己烷? 4、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常用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有哪些? 5、在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有哪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