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品牌发展--中国品牌发展史.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品牌重获新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刚刚兴起的品牌发展又陷入停顿。 改革开放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品牌发展开始,进入了品牌时代。 3、新中国成立后的品牌快速增长 1.大量商标和品牌管理法规的颁布 中国自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颁布第一部商标法以来,后经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又制定了若干个商标法; 1950年颁布了(商标注册暂行条例》, 1963年公布了(商标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993年对商标法进行修改并重新公布,从而使商标制度在中国逐步建立并走向正轨,品牌的注册和管理也日臻完善。 著名商标 2.品牌传播形式得到拓展 广播这一宣传工具在品牌传播中得到广泛运用。一些实用、低廉、针对性强的载体也用来传播品牌。诸如商品目录、商品知识说明书、案头印刷广告、橱窗广告、年画、门对、春牛图、包装盒、包装袋、传单、书签、扇子以及日历、月历等。 1979年初,全国范围内开始逐步恢复广告业务。“参杞补酒”是第一个做电视广告的国产品牌 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大陆电视史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杞补酒。同日,《解放日报》也刊登了首条广告。 瑞士“雷达表”是“文革”后第一个在大陆媒体上做广告的外国品牌 3.大量品牌焕发生机和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产品牌诞生 北京饮食业著名的品牌“全聚德”、“东来顺”、“年糕张”等,重新焕发了生机。许多新生的品牌逐渐占领市场。像“蜜蜂”缝纫机、“大宝”护肤品等。“海尔”、“康佳”、“联想”、“全聚德”等一批国产品牌己经发展成熟,他们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第二章 品牌发展 第一节 中国品牌发展史 老字号轶事:从“德聚全”到全聚德 中华第一吃:全聚德(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 创建于:1864年 创始人:杨全仁 创业故事:初到北京做生鸡鸭生意,每天都要经过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招牌醒目,生意却不好,有了积蓄后,买下了这家店铺 改名:风水先生一句话,德聚全干果铺改名全聚德 题字:书法秀才—钱子龙(有故事) 经营:好厨师、好堂头,好掌柜 请来孙师傅,掌握了清宫挂炉烤鸭的技术,为全聚德赢得“京师美馔莫妙于鸭 ”的美誉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 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1993年5月,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成立。1994年6月,由全聚德集团等6家企业发起设立了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4月,首都集团公司、全聚德集团、新燕莎集团实施战略重组。首都旅游集团成为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2005年1月,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即,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收购了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30.91% 股权,与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并列成为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2007年4月,北京著名老字号餐饮企业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店、四川饭店也进入全聚德股份公司,至此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涵盖烧、烤、涮,川、鲁、宫廷、京味等多口味,汇聚京城多个餐饮老字号品牌的餐饮联合舰队。 全聚德的老炉 全聚德老店:前门店 全聚德中的“德”字 当年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请一位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这一匾额几经风雨,一挂就是130多年。可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当时杨老板把钱子龙请来,两人对饮开怀,杨全仁得知钱子龙书法非常好,于是马上拿出笔墨纸砚,请钱秀才题个字。由于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写了一横。 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听到这,也许您会反问:那加上一横,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吗?  这些当然都是猜测和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是像多音字一样的写字,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钱币方面来考证“德”字。例如,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4年)铸造的“景德通宝”的“德”字就没有横,而明朝宣宗年间(公元1426年)铸造的“宣德通宝”的“德”字就有横。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德”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横,也可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