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年级PPT课件 近代史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VIP

大学一年级PPT课件 近代史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庄亲王载勋、怡亲王溥静、贝勒载濂、贝勒载滢、大学士徐桐、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礼部尚书启秀、前刑部侍郎徐承煜、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山西巡抚毓贤、前四川总督李秉衡、甘肃提督董福祥 据时人记述:在德军所驻守的顺治门外一带,“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永’,有曰‘德丰厚’、‘德长胜’等。 * *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 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日俄战争的历史影响: (1)加剧了清政府的灭亡。 中国旅日留学生的变化-鲁迅 孙中山及其同盟会的建立 (2)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格局。 人民的斗争呈现新的特点:工人阶级、小资产 阶级等新兴阶级广泛参与。城市斗争与农村斗 争并存。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政府自我挽救的一项举措,始于1901年1月 29日,西太后以光绪名义在西安颁布的“预约变法 上谕。 破产的原因: (1)中国革命的形势已经走在了“新政”的前头 (2)加强皇权严重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薄弱的阶级基础 4、庚子事变(1900年)的历史影响 梁启超说过: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是“中国两 异性之大动力相搏,短兵相接,而新陈嬗代之时 也“。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曾是一道 抵抗异族入侵的长城。但在近代中国产生了新的 社会力量之后,它又成为民族精神中陈旧的一面。 1900年之前,从清政府统治者到社会大 众,在屡遭侵略后,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自我 优越感。这种优越感阻碍了中国人准确认识 世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庚子事变及辛丑条 约改变了中国人的这种心态。心态的转变使 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转过了一个重要的关口 中国社会的面貌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西太后不无辛酸地自述过这段经历:“连日 奔走, 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 渴,命太监取水, 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 秫秕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 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 1902年2月3日的《泰晤士报》报道过此 前两天西太后接见各国公使的情况,其叙述 颇能传神:“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 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 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 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联军入京之时,京官朝贵中众多人“ 相率户前挂某某国顺民旗”,“鼓乐燃爆竹, 具洋酒以迎师”。 有人曾对北方下层社会比较而论之曰:“当 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若纸烟, 若小洋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处极刑。” 至联军入后,则夙气一变而为“西人破帽只靴, 垢衣穷袴,必表出之。矮檐白板,好署洋文, 草楷杂糅,拼切舛错。用以自附于洋,昂头掀 膺,翘若自熹”。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里提到过民国初 年北京的一个包车夫。他曾是一个义和团,但 他在这个时期已成为热心的天主教徒了,“房子 里供有耶苏和圣母玛利亚的像,每早祷告礼拜 很是虔诚”.问他为什么改信宗教?回答说“因 为他们的菩萨灵,我们的菩萨不灵嘛。”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 孙中山一生的几个重要时期:早年在夏威夷,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学习,1894年上书李鸿章,同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8月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创立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再次改组中国国民党,1925年去世,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等。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十六字纲领: 孙中山手书中国同盟会纲领。 三民主义分析 伟大的民主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 16字政纲最早出现在1903年孙中山的《东京军事训练班誓词》中。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将16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