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七巧板 陈俊明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初识地球相貌 我们居住在什么地方?大地上。大地在什么上?水上。水在什么 上 ?大地上 。人类对 自己居住地 的认识 ,很长 时间走不 出“天 圆地方 ” 的圈子,是否因为地球原本就是一个个的圈子 ? 正像太阳绕着地球转是错觉一样, “坚硬的大地 ”、 “平静的海 洋”原来也都是错觉。其实地球上的沧海桑田、火山爆发、隆起凹陷、 海枯石烂 ,与宇宙 中的明月西沉、旭 日东升、星转斗移一样 ,说 明我们 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永恒运动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人类在很长时 间内只是感到似乎如此,却未能清楚地加以认识罢了。 天地假象遮望眼 自从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就不得不对脚下这块土地产生认识。 日出而作 ,日没而息,使人类得 以认识 自己生存 的这个地方,与太 阳、月亮和星辰 的关系;掘井而饮 ,耕地而食 ,使人类得 以了解大地对 自己的重要性;高耸的大 山,浩瀚 的海洋,使人类得 以知晓我们这个星 球的崎岖。 哲学家们早就指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与 自己的实践直 接有关的地方开始的。饮食起居,劳作收获,人类每时每刻与 自然界打 交道,亲身经历所产生的经验,就是他们对世界的最初 的、直接的认识。 可是经验的认识却并非那么可靠。 比如人类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认为太 阳在绕着地球转,就是一个典 型的错误认识。这个错误就发生于人类最常见的实践中。日出东方而又 没于西山,每天如此 ,循环往复,在人们 的思想 中很容易产生“太 阳在 绕着地球转 ”的印象 。所有那 些 以为地球 是宇宙 的“中心 ”的观 点,都 是由这样的印象所产生的。尤其是当古希腊哲学家托勒密把这个看法整 理 成“理 论 ”,主 张 所 谓“地 心 说 ”(地 球 是 宇 宙 的 中心 )后 ,人 们 对 此更是深信不疑,竟 “坚守”这个错误上千年,直到哥伯尼的 “日心 说 ”提 出,才改正 了这个千年错误。 人类对地球本身的认识也是这样。在平原地区,阡陌纵横的大地, 很容易给人以 “地如棋盘”的印象;在高原地带,巨大而沉稳的高山, 很容 易给人 以它们从来如此 的感觉(如说“稳如泰 山”)。而人们如果 抬头望那天地交接处,在陆地很容易产生天地一体,在海边很容易产生 水天一色 的印象。可是人们现在 已经很清楚,地并不是方 的,水并不是 平的,天地之间也是有界限的。 关于大地 的运动,人们也最容易看到那些 明显的位置移动。如滚滚 东流水 ,呼呼掠地风 ,以及岩石 的崩坍 ,日月 的交 替,潮 水 的涨落 ,大 地 的震动等等 。而像大陆的漂移 ,冰川 的移动,海洋 的扩张,磁极 的变 化等等,由于它们往往需要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有明显的结果, 因而很难被只有短短几十年、最多上百年寿命的人所感觉。从这个意义 上说 ,人们在很长时期 内以为大地不动 ,高 山不长 ,海洋不变 ,也是很 自然的。 然而 ,地球上 的变化 虽然缓慢,却是坚实而持久 的。尤其是 由于在 长达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 的时间里 ,只要一种运动持续进行着 ,哪怕 它每年仅仅发生几厘米的变化,最后也必然会在地球上留下巨大 的痕 迹 ,以至于形成“沧桑 巨变 ” 沧海变成桑 田,桑 田变成沧海。 可 以这么说,大 自然 以自己深沉而坚韧 的性格,将 自己巨大而坚实 的变化隐藏起来 ,同时又将 自己那些细小而显著的变化展现在人类面 前,于是就让早期科学技术不发达 的人类 ,误 以为 自己所看到的变化 , 就是地球变化的全部,是地球的真正面 目。 我们在“大鸡 蛋 ”中 大地 的平展 ,道路 的笔直 ,很容 易让人们误认为地球 不是球 。因 此 ,科学家们认为 ,当人类认识 到地球是“球 ”,就标志着人类认识 的 一大进步。 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作出过突出贡献。 早在距今 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就提出了“浑天 说 ”。这 是 一种 对 地 球 形状 的崭 新 认 识:“浑 天 如鸡 子 ,天体 圆如 弹 丸 ,地 如鸡 中黄 ,孤 居 于 内。天 大 而 地 小 天之包地 ,犹壳之裹 黄 。”这话十 分通俗 易懂 ,就是把 地球和包裹 着 它 的“天 ”,比喻为一 枚鸡蛋,地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