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天下第一泉 ” 谷帘泉
进入江西庐 山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 中,就听见远
处水声轰鸣 ,惊 山动谷 。循声走近 ,只见一泓泉水从
山上岩石裂 隙中喷涌而 出,一落千丈 ,倾泻潭 中,然
后畅流在五彩缤纷 的翠谷 中。这就是著名 的谷帘泉 。
历史上最早称谷帘泉为 “天下第一泉 ”的人 ,是
唐代的陆羽 。相传唐代名人陆羽 (公元 年 ),
以嗜茶著称 ,是 品茶专家 ,撰写 了世界第一部研究茶
叶的专著 《茶经》,因此人们称他是 “茶神”。陆羽对
泡茶 的水很有研究 。他遍游祖 国的名 山大川 ,品尝各
地 的碧水清泉 ,按冲 出茶水的美味程度 ,将泉水排 了
名次,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 “天下第一泉”,江苏无锡
的惠山泉为 “天下第二”,湖北蕲水兰溪泉第三,……
镇江的中冷泉名列全 国第七……。
谷帘泉经陆羽评定 ,声誉神州 ,驰名 四海 ,历代
文人墨客接踵而至 ,纷纷 品水题 留。宋代王安石 、朱
熹 、秦少游 、 白玉蟾等 ,都饶有兴趣地游览品尝过谷
帘泉 ,并留下 了华丽 的诗章 。宋代 的王 禹 在 《谷 帘
泉序 》 中说:
“谷帘泉水送到我这里来虽 已一个月 了,但水味
不变 ,取水煮茶 ,水蒸气像浮云散雪形状 ,和井泉水
完全不同。”
白玉蟾对 飞流 的谷 帘泉 及 泉 区胜 景作 了如 下勾
画: “紫岩素瀑展长霓,草木幽深雾雨凄。竹里一蝉闯
竹外 ,溪东双鹭过溪西 。步入青红紫翠 间,仙翁朝斗
有遗坛 。竹梢露重书犹湿 ,松里云深夏亦寒 。”
古人 曾说,谷帘泉具有八大优点:即清、冷、香、
柔 、甘 、净 、不噎人 ,可预防与治疗疾病 。
谷 帘泉 的形成 与庐 山的地质条件 和地 理环境有
关 。庐山的砂岩中节理比较发育,地面植被覆盖较好 ,
下雨时,部分雨水在植物 的调节作用下 ,得 以保存并
沿岩石节理 向下渗透 。这些分散 的地下水 ,在岩石裂
隙中运移 、汇集 ,最后 向一个方 向流动 ,从涧谷 的岩
石裂 隙中流 了出来 ,形成 了这有名的泉水 。
谷帘泉是一种下降泉 。地下水一般埋藏 比较浅 ,
上部没有 隔水层 ,降雨时 ,水很快就补给地下水 ,正
像唐诗中所说的 “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这深刻
地说 明泉水 的流量 、水 的温度都是随着季节和气候 的
变化而变化 的。这种变化非常 明显 ,雨水多时,泉水
的流量就大,天旱时泉水流量就小,如果长期干旱,泉
水有可能干涸 。不过有史 以来 ,庐 山上 的谷帘泉还没
有干涸过 ,无论什么环境, 泓泉水总是从岩石裂缝
中涌流 出来 。
扬子江心第一泉
镇江市金 山寺 以西 公里的石弹 山下有一泉池 ,
池旁 的石栏上 ,有清代书法家王仁堪题写 的 “天下第
一泉”,五个遒劲大字。泉旁有 “鉴亭”,是煮泉品茶
的地方 。
民族英雄文天祥,品尝了泉水后写道: “扬子江心
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并誓要 “男儿斩却楼兰首,
闲品 《茶经》拜羽仙 。”这扬子江心第一泉即现在有名
的中冷泉 ,也 叫中濡泉 、南冷泉 。南宋诗人陆游饮过
这里 的茶水 ,留下 了 “铜瓶愁汲 中濡水 ,不见茶 山九
十翁 ”的诗句 。
唐宋时期,金 山还是 “江心一朵芙蓉”,金山是长
江 中的一个小 岛,中冷泉也在长江 中,只有旱季江水
退落 时 ,泉 眼才 能露 出地面 。据记载 , 以前泉水在江
中,江水来 自西方 ,受到石 山和 鹘 山的阻挡 ,水 势
曲折转流 ,分为三冷 (三冷为南冷、中冷、北冷 ),而
泉水就在 中间一个水 曲之下,故名 “中冷泉 ”。因位置
在金 山的西南面,所 以又称 “南冷泉 ”。当时取汲 中冷
泉水 ,要驾轻舟去长江 中。据传 ,打泉水 需在正午之
时 ,将 带盖 的铜瓶子用绳子放入泉 中后 ,迅速拉开盖
子 ,才 能汲到真正 的泉水 。所 以南宋爱 国诗人 陆游才
有 “铜瓶愁汲 中濡水 ,不见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