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材料的构与性质课件
第二章 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2.1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2.2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2.3 纳米碳材料 2.4 纳米晶体材料 2.5 纳米复合材料 2.1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特性 一、纳米材料的分类 按结构(维度)分为4类: (1)零维纳米材料:空间三个维度上尺寸均为纳米尺度—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2)一维纳米材料:在空间二个维度上尺寸为纳米尺度—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3)二维纳米材料:只在空间一个维度上尺寸为纳米尺度—纳米薄膜、多层薄膜等。 (4)三维纳米材料:由纳米材料基本单元组成的块体 按组成分类 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 米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按应用分类 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光电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 材料、纳米敏感材料、纳米储能材料 按材料物性分类 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非线性光 学材料、纳米铁电体、纳米超导材料、纳米热电 材料 二、纳米材料的特性 久保及其合作者提出相邻电子能级间隔和颗粒直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当电路的尺寸接 近电子波长时,电子就通过隧道效应而溢出器件, 使器件无法正常工作,经典电路的极限尺寸大概在 0.25微米。 一、纳米微粒的结构与形貌 纳米微粒一般 为球形或类球形。 往往呈现多面体 或截角多面体。 其他的形状可以与 不同合成方法和 其晶体结构有关。 二、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1)熔点、开始烧结温度和晶化比常规粉体的低得多。 例如: 大块铅的熔点327 ℃ ,20 nm 纳米Pb 39 ℃. 纳米铜(40 nm)的熔点,由1053℃(体相)变为750℃。 块状金熔点1064 ℃,10 nm时1037 ℃;2 nm时,327 ℃; 银块熔点,960 ℃;纳米银(2-3 nm),低于100 ℃。 用于低温焊接(焊接塑料部件)。 Au微粒的粒径与熔点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看出,超细颗粒的熔点随着粒径的减小而下降。当粒径小于10 nm时,熔点急剧下降。其中3nm左右的金微粒子的熔点只有其块体材料熔点的一半。 熔点下降的原因: 由于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为原子运动提供动力),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小,这就使得纳米微粒熔点急剧下降。 超细颗粒的熔点下降,对粉末冶金工业具有一定吸引力。 (2)烧结温度 是指把粉末先用高压压制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粉末互相结合成块,温度接近常规材料时的最低加热温度。 由纳米陶瓷研制结果观察到: 纳米级ZrO2陶瓷的烧结温度比常规的微米级ZrO2陶瓷烧结温度降低400℃。 可以进行低温陶瓷烧结。 烧结温度降低原因: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过程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附近的原子扩散,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埋没。 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3)非晶向晶态的转化温度降低 非晶纳米微粒的晶化温度低于常规粉体。 传统非晶氮化硅在1793K开始晶化成α相。 纳米非晶氮化硅微粒在1673K加热4h全部转变成α相。 超顺磁状态的起因: 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 例如,粒径为85nm的纳米镍Ni微粒,矫顽力很高,而当粒径小于15nm时,其矫顽力Hc→0,即进入了超顺磁状态。 粒径为65nm的纳米Ni微粒。矫顽力很高,χ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这与传统材料不一致,说明粒径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矫顽力,阻止铁磁体向顺磁体转变); 而粒径小于15nm的Ni微粒,矫顽力Hc—0,如图这说明它们进入了超顺磁状态,磁化率χ不再服从居里—外斯定律。如下图 3、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 ①宽频带强吸收 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这就是纳米材料的强吸收率、低反射率。 例如,铂金纳米粒子的反射率为1%。 纳米氮化硅、碳化硅及三氧化二铝对红外有一个宽频带强吸收谱。 ②蓝移现象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 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长方向。 例如: 纳米SiC颗粒和大块固体的峰值红外吸收频率分 别是814 cm-1和794 cm-1。蓝移了20 cm-1。 纳米Si3N4颗粒和大块固体的峰值红外吸收频率 分别是949 cm-1和935 cm-1,蓝移了14 cm-1。 由图看出,随着微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