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讲义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前言 除草剂是用量最大的农药,更是最危险的农业生产资料! 相对于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除草剂更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而且除草效果也不如杀虫剂和杀菌剂稳定。 其实对于除草剂而言,药效和药害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针对的植物不同而已。 全球各类农药的市场份额 除草剂:50.2% 杀虫剂:24.9% 杀菌剂:21.5% 一、中国化学除草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6~1967 年——引进和试验阶段 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 除草剂有 2 , 4-D,2 ,4 ,5- T , 2 甲四氯等。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术问题。 1967~1977 年——示范推广阶段 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大豆、棉花。 1967 年全国化学除草面积达 520 万亩,其中农垦系统推广面积 310 万亩,占全国化学除草面积的 60% 。 70 年代中期全国化学除草面积达 2600 万亩。 主要示范推广的除草剂品种有2 , 4-D,2 ,4 ,5- T , 2 甲四氯,敌稗,五氯酚钠, 除草醚、利谷隆、甲草胺、氟乐灵;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成本问题。 一、中国化学除草技术的发展历程 1978~1984 年——普及阶段 除草剂品种增多,主要作物田化学除草全面展开, 1984 年全国化学除草面积达 19500 万亩。但旱田应用的除草剂品种绝大多数为土壤处理剂,农民不愿接受。 存在主要问题是成本问题和品种结构问题。 1985~2000年——飞速发展阶段 农村联产承包以及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以后,化学除草迅速发展,表现最突出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山东、广东。 1990 年化学除草面积达 34500 万亩, 1995 年达 6 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 1/3 , 2000 年 10 亿亩以上,占全国播种面积的 1/2 。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除草剂供不应求。 2000年以后——全面普及阶段 适合化学除草的作物基本全面普及。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用技术问题,特别由此而产生的药害问题。 二、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误用、雾滴挥发与漂移、土壤残留、混用不当、施药器械性能不良、作业不标准、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异常不良的环境条件。 三、除草剂基础知识 (三)、全球除草剂十大品种 (按销售额排列) 草甘膦, 百草枯, 二甲戊乐灵, 2,4-D, 草铵膦, 乙草胺, 敌草快, 氟乐灵, 莠去津, 利谷隆 以上十个品种均为非专利除草剂 (四)、除草剂的降解 光解 挥发 土壤吸附 淋溶 化学分解 生物降解 (五)、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播前混土施用 播后苗前施用 苗后茎叶喷雾(全面喷雾、定向喷雾) 涂抹施药 甩施 撒施 泼浇 滴灌 (六)、除草剂的混剂和混用 扩大杀草谱 提高除草效果 延长施药适期 降低对作物的药害 减少残留活性 延缓除草剂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八)、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补救 预防为主 补救: 对于光合作用抑制剂造成的药害,应及时根外追施速效性肥料 甲草胺、乙草胺等酰胺类除草剂造成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 施用有机肥料、活性炭以及翻耕等可消除或减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活性 (八)、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补救 1.反复灌水洗田冲地稀释排毒。 对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可灌水洗田冲地,稀释排毒,降低药害。 2.使用适用的解毒剂解毒 根据药害的性质,可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解毒补救。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作为除草剂的解毒剂。如喷洒适度的“九二0”,可以缓解药害的程度。 3.连续喷水洗苗 因使用浓度过大或叶面吸收过多而引起的药害,可连续喷水冲洗,减少植株上的药物浓度。 4.追施速效肥料 及时摘除受害叶,增施腐熟人畜粪尿、尿素等速效肥,可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 5.喷施叶面肥 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如使用0.1-0.3%的磷酸二氢钾或磷钾精、喷施宝等进行叶面喷施,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尽快恢复生长。 1、抗除草剂作物即将推广普及,草甘膦将成为农田化学除草的主角。 2、除草剂应用助剂将广泛应用,使除草剂单位面积用药量降低。 3、施药器械越来越精准、规范。 4、长残留性除草剂用量将会减少。 5、除草剂混用将逐渐占主导地位,而混剂品种将会减少。 6、通过对多年生杂草营养繁殖器官休眠越冬机理的破解,对难以防除的多年生杂草有望通过秋季施药破坏其休眠机制来达到彻底防除的目的。 7、除草剂药害问题将受到重视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