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淡水珍珠培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类增养殖学 主讲教师:董艳珍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 第十章 淡水珍珠培育 第一节 育珠蚌的生物学 一、育珠蚌的种类及其育珠特点 1.三角帆蚌 壳大而扁平,外形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壳面黑色或棕褐色,厚而坚硬,最大壳长可达24cm,后背缘向上伸出一帆状后翼。后背脊有数条由结节突起组成的斜行粗肋。珍珠层厚,光泽强。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以洞庭湖以及附近中型湖泊分布较多。植核手术方便,排核排片行为不强,所产珍珠光滑细腻、形状较圆、珠光、珠质佳,多呈白色、紫色、粉红和黄色,但珍珠生长速度慢,对水质要求高。 2.褶纹冠蚌 壳大而膨突,壳质较薄,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缘向上斜伸成大的鸡冠状。壳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呈现出明显的皱褶。壳长可达29cm。 壳皮质深黄绿色、黄褐色或黑褐色,珍珠层厚,多呈银白色、鲑肉色或银白而带天蓝色。成珠速度快,产量高,光泽好,但珠皮皱纹多,珠质不及三角帆蚌。对水质要求不高,抗病力强。贝壳较膨突,手术不便 背角无齿蚌 贝壳呈圆形而膨突,壳薄,珍珠层多显蓝光。内脏团肥大,适于在内脏团上作植核手术,壳体过于膨突,不适于在外套膜上植片。外套膜边缘厚实,结缔组织发达,分离制片操作较困难。育成的珍珠多具粉红与桃红色。 池蝶蚌 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是优质淡水育珠蚌。池蝶蚌具有个体大、双壳厚、外套膜结缔组织发达厚实、分泌珍珠质能力强的特性,所产珍珠圆、光、大,品质十分优良。 最大个体壳长235mm ,高130mm ,宽58mm 。体形近似于三角帆蚌,但性成熟比三角帆蚌慢1-2 年,产卵季节也迟1-2 个月。壳顶较三角帆蚌低,大多顶端因剥脱而发白;幼蚌缘背后面有翼状突出,长大后即消失。壳内的珍珠层,闪着青白色的光泽。池蝶蚌喜欢生活在浅水湖泊的富有泥沙之处,其适应水温8-38℃ ,最适水温20-35℃ ,是淡水育珠的理想蚌种。日本用于采集池蝶蚌钩介幼虫的鱼类是从英国引进的红眼鱼。 池蝶蚌壳间距离大,外套膜结缔组织发达、厚实,贝壳珍珠层厚且亮,肠内晶杆粗、长,抗病能力强,育珠蚌生长快、成活率高、珍珠生长迅速。与三角帆蚌育珠对比结果:珍珠生长速度是三角帆蚌的1.62倍,珍珠产品颗粒大、优质率是三角帆蚌的2倍多,珍珠销售价格比三角帆蚌高1/3、单蚌平均产值是三角帆蚌的1.63倍。 二、河蚌的生态 (一)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一般栖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泥质、沙泥或砂砾底中,一般大部分身体埋入泥沙内。水中溶氧以4-5mg/L 2.摄食 食性广,以水中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为食,饵料颗粒小于500um (二)生长与寿命 1.生长 自幼体至4龄以前生长较快,以后逐渐变慢。生长适温10-30℃, 最适水温20-25℃。自3月底至4月初,水温上升至20℃以上时开始排放钩介幼虫。一般生长至第4年时性成熟 2.寿命 一般10年以上 第二节 河蚌的人工繁殖 河蚌的生殖腺位于斧足上方的肠管迂回部,精巢呈乳白色,卵巢呈淡黄色。在繁殖季节雄蚌的成熟精子由排水孔排出体外,顺水流从雌蚌的人水孔进人体内鳃瓣间与雌蚌排出的卵完成受精,受精卵粘附在鳃瓣上完成胎发育过程,变成钧介幼虫。幼虫离开母体后能以启闭两壳而活动,直至以壳缘的钩附着在鱼的鳃瓣或鳍条上,这时寄主上皮细胞分泌一种物质,形成胶翼,若干小时后这种物质把幼虫包埋起来,寄生性幼虫从寄主中吸取营养,变态生长,直至形成幼蚌,离开寄主 一、繁殖季节 三角帆蚌繁殖季节在4-6月,产卵水温18-30℃, 以20-25℃为最适。4月底到6月水温18-25℃时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3-26℃)是排放盛期。外河、水库因水温较低,幼虫排放可延至8月 二、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一)繁殖池的准备 1.地点 以鱼塘、河沟、水库等作水源 2.繁殖池结构 必须有流水环境,面积30-50m2, 池深15-25cm, 每池面积1-2m2, 每池设进出水口,可在池中设一多孔塑料管喷水入池 3.搭遮阳棚与消毒 (二)寄主鱼的选择 体长15-20cm体质健壮的黄颡鱼,按每繁殖1万只蚌准备0.5kg。寄主鱼在寄生前要多投喂动物性饲料,附苗前2d停止投喂 (三)亲蚌选择 3-6龄健康无病、珍珠层厚、色泽鲜艳、壳后缘较宽大的蚌,1只蚌一次排放钩介幼虫1万-2万,一般选数十只至数百只,放入PE网袋(2-3只/袋),吊养于水面下30cm处 三、人工育苗 (一)雌雄鉴别 1.性腺颜色 成熟时雄性性腺呈白色,针刺后有白色浆液流出;雌性性腺呈黄色,针刺有颗粒状流出 2.看鳃 雌蚌鳃瓣上鳃丝排列细密,鳃丝密度为雄蚌的2-3倍,淡褐色不透明;雄蚌鳃丝排列稀疏,丝间距大,淡黄色透明状 (二)亲蚌培育 雌雄河蚌以2:1的比例吊养于池塘中,每公顷吊养6000-700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