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采访报、红包及其它职业道德议题.pptVIP

经济新闻采访报、红包及其它职业道德议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新闻采访报、红包及其它职业道德议题

经济新闻采访报道、红包及其它职业道德议题;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定义:“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 经济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新闻包括经济消息,经济通讯,经济调查报告和经济时事评论等文种;狭义的经济新闻专指经济消息。 ;2、经济新闻中的三项道德问题 ;3、虚假报道的种类 ;A、媒体人员的疏忽大意;原因分析: 媒体人员对于消息来源掉以轻心,贪图方便,没有尽到核实义务。 ;B、媒体人员为追求轰动效应,故意造假; 原因分析: 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提高报纸销量故意造假。编辑人员把关不严,对于异乎寻常的新闻事件没有进行核实,听之任之。 《道德准则》第三条第2小节 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 ;C、迫于形势,无奈之举;;4、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利用内幕;案例:NHK员工炒股事件 ;行为准则规范;;行为准则规范:;有偿新闻;植入报道;台湾报纸置入行销;根据台湾的《政府采购法》,预算超过十万的政府采购项目都要上网公告,公开招标,所以,对媒体置入行销的金额,往往是拆分成许多个「九万八千元」来进行的 一个案子,记者有时可以拿到一成左右的抽成。」 「比如县教育局推一个政策,政策内容希望媒体宣传,编辑部往往找比较『可靠』的记者来进行,两篇文章、一幅配图,统共一千字左右,大概能拿个上万元台币。」而在台湾,普通新闻记者的平均月收入大约在四万至五万台币左右。 ;; 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  工作者协会《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行为规范;新闻行业中的红包 ——新闻行业的灰色交易 ;几种具体形式;案例;现状;现状;记者收红包的原因;记者收红包的原因;收红包的不利影响;收红包的不利影响;收红包的不利影响;国内外相关的准则;探索解决之道:;方面二 出台具体处理方案;二、传媒体制改革 方面一 外国传媒体制:高薪养廉 河北地市级报纸的一位记者: 这不像西方,为了一件必报不可的新闻事件,政府或单位会直接出多少钱来报道,比如美国为了一个新闻,可以给记者14万美元的费用(具体数记不太清楚),这里面当然就可以包括车马费、餐饮费、住宿费等,而国内不是这样了的。” 来源:王辰瑶《“合理化”辩解——记者接受馈赠的心理探因》,《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方面二 加强监管;解决之道;总结:;资料来源:;数字学院新闻道德规范数据库 /campus/mediaethics/ 《如何当一个财经记者?》 /s/blog_63de6f690100kenw.html 美联社:/sabewweb.nsf/ 随着“纪念伟人邓小平逝世10《一代伟人邓小平彩色金银币》轰动收藏界 /epaper/szwb/content/2007-07/18/content_1350310.htm 调查:台湾媒体深陷有偿新闻泥潭 /article.php?id=8d3f5e832d5d7fb6 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 工作者协会《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来源:/art_view20417.html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来源:/09/1127/16/5P50MOBI000120GU.html 吕怡然:退还“红包”,彰显职业道德捍卫新闻纯真 /opinion/xmwp/2009/11/05/2862188.html 大s婆婆派发喜糖和红包 /yl/2011/03-23/2924573.shtml 来源:《论新闻职业道德》 文化教育---文秘家园/Article/ktlw/wjws/200605/14889.shtml 《中国记者为什么拿红包》/thread-1231413-1-1.html;杨双全《记者生涯》 /a/2008-10-2/2871530.shtml 《记者紧急呼救:我拒收了大理市政府送的红包和熊胆后,反遭威胁,该怎么办?》 /publicforum/content/free/1/1800548.shtml 《程义峰:记者之路如何走》 /xjfw/jgcy/201101/6918141.htm 张红云:《新闻记者的个人利益与职业道德》,《新闻采编》2005.04 孙有中:《西方新闻媒体如何面对利益冲突?》,《海外传媒》 《国际记者联盟关于记者行为准则的宣言》/f?kz=272940820 华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