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6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90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
2.1—4题、7—9题、12—17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按题号(5、6、10、11、18、19、20、21题)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
4.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洁净,书写欠工整、卷面不整洁不清晰的酌情扣分。
5.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试卷自己保管。
第Ⅰ卷 阅读题(60分)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禅宗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由于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苏轼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所以,苏轼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写李花,“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在东坡先生的眼中,纯白的李花虽然没有其他花卉的绚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这不正是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生动写照吗?曹雪芹先生就在《红楼梦》中让他笔下的人物,写出了“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样的绝妙好辞。
苏轼先生在评人论文时,也贯彻了这种美学观点。在黄州,他是一个待罪的不自由的官身,可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自称“闲人”;在《方山子传》中,他称颂一个任侠居山,弃冠服、绝仕进的异人。在当时的“太平盛世”中,把这样的人当作理想的人格标本,明显地与其作品一样,是一种退避社会,只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所以,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符合苏轼的美学标准了。他那“心远地自偏”的处世哲学才是苏轼最为加以注目而赞叹的。整个南北朝,陶诗并不很被看重,终唐之世,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直到苏轼,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位。《苏东坡全集》里,和陶诗的作品就有120首之多。他发现了陶诗那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歌真谛,和在极为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牧歌式的情调,认为是美的极致,艺术的顶峰。之后,陶渊明的地位被确立,陶诗也以苏化面目流传下来。可是,人们只关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潇洒,而忽略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不正证明了禅宗的影响力么?
(摘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提倡所谓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要求文艺作品要为道德伦理政治服务。
B.白居易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说到底,也是主张写文章要为道德伦理政治服务。
C.禅宗的兴起,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格局,中唐以后经历“安史之乱”的知识分子都投向禅宗,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审美观点。
D.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受此影响,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由此形成了新的审美趋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用自己的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 濮阳市台前一高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浦东新王牌 春季周末小班 高二加试化学试卷.doc
- 七年级历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检测试题1.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练习卷8.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doc
- 七年级英语下Unit5单元检测试卷(含听力) 仁爱版.doc
- 七年级政治别人的感受练习题.doc
- 七年级政治遵纪守法测试题2.doc
- 浅谈高年级语文的复习策略.doc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2013-201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青岛版).doc
- 山西省祁县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doc
-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文综政治部分.doc
- 上海市宝山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英语试卷 人教版.doc
- 上海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 江西省2015—2016学年新余一中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卷附参考 答案.doc
- 上学期高一优化训练地理第二单元 大气B卷(附答案).doc
- 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细胞单元检测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