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化网络研究.docx
HYPERLINK /articles/the-end-of-the-social-network-era.html \o Permanent Link to “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结束,“社会化圈子时代”的兴起 “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结束,“社会化圈子时代”的兴起
--
本文来自 HYPERLINK / SocialBeta内容贡献者 HYPERLINK /xiawt @过境之风,编译自 HYPERLINK /the-end-of-the-social-network-era-the-rise-of-the-social-circle-era-2011-5?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typepad%2Falleyinsider%2Fsilicon_alley_insider+%28Silicon+Alley+Insider%29 The End Of The Social Network Era, The Rise Of The Social Circle Era,请尊重译者的劳动成果,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周有人引用我的话说现在 HYPERLINK /matchbook-jason-schwartz-social-bookmarking-iphone-app-end-2011-5 社会化网络时代即将完结。之后,很巧的是, HYPERLINK /2011/05/19/the-end-of-blippy-as-we-know-it/ Blippy退出了市场。
Blippy失败是因为他们不懂社会化。他们的产品是用来分享信用卡购物信息。他们把所谓的“社会化元素”建立在——“每个人都是朋友,无事不值得分享”——这样的理念之上。
自Facebook之后,这种理念仿佛幽灵一般伴随着每一个社会化软件,而这个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从此以后,再追随这个理念的网站终将像Blippy、苹果的Ping和谷歌的Buzz一样,以失败告终。
我并不是说人们将不再分享他们的想法、照片和链接。人们喜欢自由地表达。Facebook、Twitter、LinkedIn以后仍然会很好地发展,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了社会化网络的基础。它们对我们社会的功能将类似黄页:人人都用,无处不达。它们的存在是必要的。过去的五年是社会化网络作为功能平台的崛起。而现在,它的基础已成形,下一个五年将是在此之上建立上层建筑。新的社会化App将重点关注如何与特定群体分享。也就是说,“社会化网络时代”已经结束,我们正在迈入“社会化圈子时代”。
为了讲清楚我是如何看到这个趋势的,我将用生日派对的例子来说明。
当一个学龄前的小朋友举行一场生日派对时,他(她)会邀请整个班的同学参加,这包括了所有他(她)见过的人。几年后,当他(她)与其中的一部分人建立起友谊和社交圈子时,他(她)就会渐渐地邀请这部分人多于其他人。而这需要一些时间。
“社会化网络”就像学龄前小朋友的生日派对。这并不是由严格意义上的“朋友”组成,他们只是你储存在那里的、目前你所知道的一群人。正因为目前的社会化网络工具还没能发展到可以建立更加复杂的社会圈子,所以你只能与每一个你见过的人都产生关联,而“社会圈子”才是成熟的社交关系方式。电子社会化的发展方式将遵循人类现实中的社交行为的发展规律,这是能说得通的。
“社会化网络”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是朋友,无事不值得分享”。而“社会化圈子”的特点是“群体是动态的,分享是选择性的”。
“社会化圈子”将关注于如何自动基于人们的真实社交圈建立群组。它们将动态地吸纳新朋友并自动移除那些疏远的朋友。“朋友”这个词的含义将变得和真实世界中的一样:一群与你有紧密联系的人。你的内容将有选择性地与那些与此有关的人分享,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与密友说悄悄话一样。
我已经听到有人反驳说“社会化网络”同样能做到这点。不,它不能。让我来解释给你听。
去年,我经历过无数次以下这种对话:
我:你使用“签到”服务吗?
他们:不!
我:为什么?
他们:我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在哪儿。
我:但是你不用让所有人知道啊,你只要加一些你的亲密朋友就行了。
他们:这不可能。我用Facebook的时候,所有我见过的人都来向我发好友申请。我觉得糟透了,但之后我还是加了他们。
当人们谈到“签到”带来的隐私问题时,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们的位置,而是他们不想让所有人知道他们的位置。问题在于没有工具能为人们建立一种动态的、亲密的群体,而这个群体的成员是用户愿意与其分享信息的。如果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我们将看到签到服务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并成为主流用户的宠儿。
Facebook有不少用来管理朋友群组的工具。它们失败了因为它们都依赖于用于人工将群组归类。用户不会为了建立“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