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关读物《中庸》节选
eq \a\vs4\al(1.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2.理解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原则与精神实质。,3.理解文中重要哲学概念的内涵。 )
对应学生用书P35
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据《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记载,孔子生孔鲤,孔鲤先孔子而亡,孔鲤生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为其中之一。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故后世称子思、孟子学派为“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现存的《中庸》已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刘向《别录》把《中庸》列为《礼记》中的“通论”一类,把它看成是从总体上来论述儒家学术的基本原理的作品。《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b5E2RGbCAP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现存的《中庸》已经过秦代儒者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p1EanqFDPw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DXDiTa9E3d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RTCrpUDGiT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
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5PCzVD7HxA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
其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jLBHrnAILg
本文介绍了儒学中的中庸之道,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文章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内外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xHAQX74J0X
eq \a\vs4\al(中庸\b\lc\{\rc\ (\a\vs4\al\co1(第一段:提出“慎独”的观点,阐释“中”“和”,第二、三、四段:阐释“中庸”,第五段\b\lc\{\rc\ (\a\vs4\al\co1(修身的途径\b\lc\{\rc\ (\a\vs4\al\co1(好学,力行,知耻)),修身的意义\b\lc\{\rc\ (\a\vs4\al\co1(治人,治天下国家)),第六段:治理天下国家的“九经”,第七段:为学的程序与精神)))))LDAYtRyKfE
eq \f(天 命 之谓 性,率 性 之谓 道,修道,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道,把道)Zzz6ZB2Ltk
eq \f( 之 谓 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dvzfvkwMI1
eq \f(可 离, 非 道 也。 是 故 君 子 ,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大家)rqyn14ZNXI
eq \f(戒 慎 乎 其 所 不 睹,恐 惧 乎 ,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不敢疏忽,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EmxvxOtOco
eq \f(其 所 不 闻。莫 见 ,也恐慌惧怕,不敢怠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显现,)SixE2yXPq5
eq \f(乎 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