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文本赏析第一章第五节.ppt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一、对称(形式方面)        诗歌语言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诗歌在句、段之间按一定规律在语音、句式、句法等层面的对称性的的组合,形成诗歌和谐规整节奏的律动。大体说来,诗的对称更多地表现在意义的排偶和声音的对仗上。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由于汉语大体单词单字单音的特点,汉语更便于对称的展开,因此通过对偶和对仗形成对称成为汉语诗的重要特色。如强调对偶及平仄对仗的律诗,就将诗句的对称美发挥到极致。还有春联。        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审美理想:和谐,静态。        农耕文明的产物。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一)对偶:汉字文化的艺术奇葩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对的两组语句,联成一对使用的辞格,俗称对子,诗歌中称“对仗”。西方语言中,也有类似于汉语对偶的语言形式,但却只形成了句子的语气、节奏重音(“顿”)的大体平衡。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请看雪莱的一首诗: Music, when soft voices die, Vibrate in the memory; Odours, when sweet violet sicken, Live within the sense they quicken.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再看罗伯特·勃朗宁的一首诗: While I am I, and you are you so long as the world contains us both, Me the loving and you the loath While the one eludes, must the other pursue. 这两首诗是英语诗中意义对称、极为工整的诗作,但就文字形体而言,缺乏汉语诗歌的规整美。请看杜甫的《登岳阳楼》: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所展示的不同风貌,正是文字的不同形体特征赋予的。由于汉字形体的整一性,不仅可以带来文意的对称或对比,还可以带来汉语诗歌句式的规整,汉语诗歌中的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正是汉字文化之特产。所以,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注重文学作品的对称美。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汉语中的对偶因为充分发挥了汉语汉字的音、形、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可以做到音节均衡、字字相对,小到词语内部构造,大到成段连篇,不论是词性对整,还是词义相应,抑或是平仄交替,其工严的程度是其它任何语言都难以企及的。根据格律要求的不同,对偶可分为宽对和严对。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宽对只求上下两句结构基本相同,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拘声律,常见于古体诗和散文之中。如: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严对又称工对,它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用字不能重复,上下句结构完全相同,节奏点上平仄相对。严对多用于近体诗,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根据上下句意义关系的不同,对偶又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正对是上下两句的意思相同或相近。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反对是上下两句的意思相反相对,相互映衬。例如: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秋夜读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串对是上下两句的意思相关相连、相互贯通,又叫“流水对”。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由于对偶充分表现出了汉语语言文字的美,全面顾及了汉语汉字的形、音、义和语法结构等各个方面,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对偶辞格除了在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经常使用外,它本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对联。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二)中国古代的格律诗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五节  对称与对比 (三)中国现代白话诗 吴奔星:别  你走了,            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阳里;  你走了,             没有和谁说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