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 7 齐桓晋文之事 导学案.doc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 7 齐桓晋文之事 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 习 案 预 习 案 ◆课前预习指导: 一、预 习 目 标: 1.了解孟子的思想。 2.学生朗读课文 解决字音字形 3.重点预习1——20小结归纳总结文言实虚词和重要句式。 二、预 习 任 务: (一)关于孟子 1、 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3、 孟子思想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4、《孟子》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 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时 代 意 义 :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6.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了,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二)、基 础 梳 理: 1、字音字形 则王乎( ) 胡齕( ) 觳觫( ) 褊小( ) 彼恶知之( )庖厨( )忖度( )舆薪( ) 挟太山( ) 便嬖( ) 衣帛( ) 朝秦楚( ) 莅中国( ) 商贾( ) 赴愬( ) 吾惛( )畜妻子( )不赡( ) 衣帛( ) 豚彘( ) 庠序( ) 孝悌( ) 2、回顾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 3、思考: 1)、 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课 堂 案 课 堂 案 ◎课 堂 学 习 目 标: 1、 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 能够正确翻译重点句子。 ◎课 堂 学 习 内 容:(开头----王请度之) 一、本文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劝说齐宣王发扬仁术,放弃霸道,阐述了“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在理解课文的时候,首先必须弄清课文严密的理路。请梳理本文的结构思路: 二、落实基础字词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3、无以,则王乎?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6、何由知吾可也? 7、王见之,曰:“牛何之?” 8、将以衅钟 9、王曰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