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含水油田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1
白喜俊1,2 1 2 2
, 王延斌 ,常毓文 ,徐青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2.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
摘要:高含水阶段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可供采出。从技术上来说,高含水油田面临
着剩余油分布分散、识别和挖潜难度增大,油水井井况变差和井点大量损失造成水驱储量控制程度降低,
常规技术手段调整效果变差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上讲,油田含水的上升也导致操作成本急剧增加,给有
效开发带来了难题。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中面临的问题,结合高含水油田特点及实践经验,通过多学科、
动静态结合的精细油藏描述认识剩余油;井网、层系重组,更新、恢复停产井以及分层注水、化学调剖等
完善注采关系;利用成熟集成技术,并研发新技术不断改善开发效果,提高老油田开发效益。
关键词:高含水;剩余油;形势;挖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995 (2009 )11-0021-02
油田开发过程按含水率变化分为四个开发阶段:即低含水阶段(含水率 fw≤20% )、中
含水阶段(20% <含水率fw≤60% )、高含水阶段(60%<含水率fw≤90% )和特高含水阶
段(含水率fw >90% )。我国大部分油藏属于陆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粘度比高,
低-中含水期生产时间短、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含水大于60%的高含水期是重要的生
产阶段,约 60-70%的可采储量要在此阶段采出。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地下油水分布
更加复杂,剩余油分布总体上呈高度分散状态;油水井套管变形损坏加剧、利用率降低、井
点储量损失较多;在油田开发初期的认识条件下所建立的井网层系难以进一步提高油层控制
程度, 常规的工艺技术不能适应今后精细开发的需要;高含水阶段水油比急剧上升导致开发
成本大幅增加,经济有效开发面临新的挑战。
1 高含水油田开发概况
中石油已开发油田整体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含水率大于 60%、可采储量采出程
度大于70% )的“双高”开发阶段。2008 年底已开发油田平均含水率超过85%、可采储量
采出程度近75% 。其中含水率大于60%的高含水油田地质储量超过90 亿吨,剩余可采储量
8.0 亿吨,占中石油已动用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的比例均在70%左右;含水率大于90%
的特高含水油田,其地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占高含水油田动用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的40%
以上。
2008 年底含水大于 60% 的油井占油井开井数的近 65%,年产油占中石油总产量的近
60% 。
2 高含水油田面临的形势
2.1 剩余油分布零散,老区调整难度加大
我国陆上油藏以陆相沉积为主,呈现多期多韵律沉积旋回的特性,纵向上跨度大、层系
多;储层非均质严重,油田开发过程中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主力油田地质储量规模
大,投入开发后经过大规模的加密和多次注采结构综合调整,目前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
段,剩余可采储量基数仍然较大,是下一步调整挖潜的主要目标,但地下剩余油分布十分复
杂,其平面上剩余油高度分散,呈边角型、坨状、条带状和局部片状分布,纵向上油水层、
高低水淹层间互分布,剩余油识别和挖潜难度进一步加大。如开发近50 年的大庆喇萨杏油
作者简介:白喜俊(1968 -) ,男,山西省五台县人,高级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综合研究工作。
田有效厚度大于1m 的主力厚油层控制了75% 的剩余地质储量,其层层见水,但水淹状况不
均,纵向上30%的有效厚度为未水洗段,10%-15%的有效厚度为弱水洗段,40% 的有效厚度
为中水洗段,层内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厚层多层油藏高含水阶段层内矛盾成为开发
的主要矛盾。
2.2 井况变差,水驱储量控制程度降低
完善的注采系统是注水开发油田保持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
的前提和基础。老油田经过多年开发,油水井井筒、地面状况普遍较差,难以形成有效的注
采关系,导致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较低。据统计老油田由于高含水、套管损坏变形、注水无效
循环等原因导致油水井关井比例高达 20% ,此类油藏目前油水井以单向连通为主,单向连
通比例大部分在 50% 以上,而多向连通井在20% 以下,实际平均水驱控制程度约7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规范性药物治疗-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PDF
- 青藏高原热力对四川盆地西部一次持续性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PDF
- 非常规压裂返排液回注处理试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PDF
-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研究动态与展望.PDF
- 非标准仓单质押客户.PPT
- 面向O2O服务的移动社交网络个性化可信群体识别模型-计算机科学.PDF
- 面向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双论域决策粗糙集-计算机科学与探索.PDF
- 面向智慧城发展的信息资源管理协同创新策略-情报资料工作-中国.PDF
- 面向工程教育的控制类课程体系结构及实践环节的优化-AtlantisPress.PDF
- 面向多业务需求的NFV和SDN融合的资源优化算法Resource.PDF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胶原蛋白中的羟脯氨酸.PDF
- 高标准农田生态位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农业机械学报.PDF
- 高敏C反应蛋白与易损斑块相关性的iMAP-血管内超声-中国循环杂志.PDF
-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体作用路径研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PDF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学报-浙江工贸职业.PDF
- 高校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安全与环境工程.PDF
-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辽宁教育科研网.PDF
- 高校教育技术管理体制的困境及发展策略木-学习公社数字图书馆.PDF
- 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PDF
- 高淳区鼓楼区联片交流课-南京第二十九中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