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保护性耕作机具发展
专项研究
战略规划部
2011年8月;一、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二、国外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三、国内保护性耕作发展
四、保护性耕作机具
五、结论
六、建议
七、主要参考资料
八、附件
;摘 要
通过了解国外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根据国内保护性耕作发展需要及发展规划,梳理国内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需求特点,结合公司实际,按照集团公司“为用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战略要求,提出了公司开展相关工作的建议。;1、定义 国外的定义 “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广的扩大,发现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1980年以后改称保护性耕作法。由于它有利于保护土壤,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2002年农业部为了使广大农民容易理解,按照保护性耕作的内涵和目标,将其定义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中国保护性耕作网) 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播种后地表覆盖超过30%才能称为保护性耕作。;2、原理 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立即改变土壤构造,创造需要的孔隙度。但由于机器压实、雨水拍击地表结壳,必须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是缓慢的、长期的积累过程。土壤中孔道愈来愈多,团粒结构愈来愈多,不用外来的干预,即可以长期保持疏松状态。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缓慢、自然地进行: 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通道愈多。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松的耕层。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松,孔隙度增加。 经澳大利亚昆士兰试验站15年对比试验表明,土壤中蚯蚓数量:传统耕作19条/㎡、少耕23条/㎡、免耕44条/㎡,免耕法具有明显优势。;3、实施内容;1)免耕施肥播种 与传统耕作不同,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3)杂草和病虫害防治 实施保护性耕作后会导致杂草和病虫害增加。杂草用除草剂或机械除去,病虫害靠农药和杀虫剂灭除。;4、实施效益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山西10余年的系统试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相比有以下三方面效益:1)社会效益 ● 减少径流(水分流失)60%、水蚀(土壤流失)80%左右 ● 减少风蚀(农田扬沙)60%, 抑制沙尘暴 ● 不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2)生态效益 ● 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14%-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19% ● 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年提高0.03%-0.05%3)经济效益 ● 提高小麦、玉米产量13%-17% ● 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10-20% ● 增加农民收入20-30%;1、起源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1931年从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刮起的黑风暴横扫美国大平原,厚达 5-30厘米的表土被吹走,30多万公顷农田被毁。 1935年的第二次“黑风暴”横扫美国2/3国土,3亿多吨表土被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300万公顷。当年全美冬小麦减产510万吨,南部各州1/4多的人口迁移。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耕作革命(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是第一次,从刀耕火种到人畜力耕作是第二次,从人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是第三次)。; 2、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解决沙尘暴问题,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近年来,又提出保护性农业(Conservation Agriculute)的概念。主要包括永久性土壤覆盖(绿色覆盖)、作物轮作(特别是旱田轮作)和减少对土壤的人为干扰。; 3、现状 1999年,保护性耕作全球推广面积为0.45亿公顷,2003年增长至0.72亿公顷。到2008年,则以每年600万公顷的增长速度增加到1.11亿公顷。其中南美洲国家推广最快,目前已有超过70%的耕地面积采用保护性耕作。 世界各地超过1.1亿公顷的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表明,保护性耕作体系适合所有的气候、土壤和作物条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CT 822-2009汽车用发动机润滑油压力传感器.pdf
- 刘毅词汇5000 vocabulary 5000 lesson 3(刘毅 vocabulary 5000).doc VIP
- 学校心理辅导试题学校心理辅导试题.doc VIP
- 脑出血急性期舌象特征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联性探究.docx VIP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ppt VIP
- 一种侧向流斜板排泥装置.pdf VIP
- 怪物猎人2G自用金手指CMF代码整理完整.docx VIP
- 校长申报副高职称工作总结范文.docx VIP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五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全解析版).docx VIP
- 自动更换光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