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
第七章 城市园林绿化
民国时期,益阳资江以北城区没有公共绿地,树木也很少,资江以南郊区的会龙山、桃花仑等地树木茂盛。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市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并将会龙山建成人民公园对外开放。在“大炼钢铁”及以后的“文化大革命”中,滥伐树木,挤占绿地,城区植被遭到破坏。到1980年,城区园林绿地面积95公顷,绿化覆盖率仅6.6%;公共绿地面积5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0.37平方米。改革开放以后,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开展全民植树,栽花种草。及时为新建的城市道路栽种行道树、建设绿化带。1984年建成裴公亭小游园、重建栖霞寺;1989年重建白鹿寺,完成秀峰公园新建第一期工程,建成秀峰湖公园对外开放。至1993年底,中心城区绿地面积380公顷,城市绿地率14.90%,城市人平绿地面积15.20平方米,其中,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平方米。益阳地改市以后,城市绿化工作进入黄金时期。在会龙山公园增建了景点,扩大了公园面积;大规模改造、扩建了秀峰公园;编制了梓山湖公园的规划,建成了梓山湖市民广场(佳宁娜广场),修建了梓山湖公园的截污水管道;建成了长5087米的河南、河北2段沿江风光带和大禹广场;新建了周立波故居,完成了黄家湖首期工程,建成了福林花园。随着占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总面积45.90%的城市道路、广场的提质改造,同步完成了与这些道路、广场配套的绿化的提质改造;并提质改造了中心城区绝大多数庭院内的绿化;新建的道路、广场,新建的工厂、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庭院,新建的住宅小区,都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了与之配套的绿化,城市绿地面积成倍增加,绿化水平不断提高。至2011年底,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2400.60公顷,城市绿地率达40.0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90%,城市人平绿地面积42.12平方米,其中,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30.2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30平方米。
1949~2011年益阳市各时期城市绿地情况见表7-0-1。
表7-0-1:
益阳市各时期城市绿地统计表
期末
年份
城市
绿地
面积
(万㎡)
城市
绿地
率
(%)
城市
绿化
覆盖
率(%)
人平
绿地
面积
(㎡)
公园
绿地
面积
(万㎡)
人平
公园
绿地
面积
(㎡)
生产
绿地
面积
(万㎡)
防护
绿地
面积
(万㎡)
附属
绿地
面积
(万㎡)
居住
绿地
面积
(万㎡)
道路
绿地
面积
(万㎡)
1949
1965
5
1.68
1977
86
6.62
6.56
5
0.38
1.68
1985
317
25
19
1.35
15.8
7
1993
380
14.62
15.20
55
2.20
25.57
20
2001
1169.9
30.39
31.35
30.00
175.4
4.50
2005
1342
32
32.71
266
6.28
26
443
518
18
71
2010
2086.88
37.06
38.22
424.48
10.88
2011
2400.60
40.01
41.90
42.12
530.20
9.30
注:(1)本表的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相当于“公共绿地”,即向公众开放,以游览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含其范围内的水域;不包括附属绿地、生产绿地)、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居住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除社区公园之外的绿地)和道路绿地(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2)1980年至1988年数据来源于1990年版《益阳市城市建设志)》。(3)1993年和2001年数据来源于2004年《益阳市建委志》。(4)2003~2010年数据来源于2003~2010年的《益阳年鉴》。(5)2011年的数据来源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市政府的汇报稿。
第一节 城市绿化
一、中心城区植树造林
(一)民国时期益阳城的植树造林
益阳城区人民素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立春前后,人们常在空坪隙地及路旁、河岸,种植风景林、防风防浪林;在住宅旁、庭院里,种植松、樟、竹、柳、杉、桐、棕榈及果木。1915年(民国4年),孙中山倡议,将清明节定为植树节。1928年(民国19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把植树节改在3月12日。益阳县政府每年在植树节号召城乡人民植树造林,城区由县、镇政府组织各机关、学校在屋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不过,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1949年城区树木仍然很少。建国前城区街道上无树木,仅会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