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戏曲集导读 施绍文.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施绍文 (1928—),男,浙江省武义县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 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任教,长期从事高等院校 “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出版有 《黄景仁 诗选注》 (1982年)、 《学记译注》(1983年)、 《藤阴杂记》(点校本, 1985年)、 《庄子·马蹄译注》(1986年)、 《阮籍咏怀诗选注》(1986 年);并参与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979年)、 《中国古代文学读本》 (1979年)、《鲁迅论中国文学遗产》(1980年)、《唐诗鉴赏辞典》(1984 年)、 《古典文学三百题》(1986年)、 《中国古代文学自学指要》(1987 年)、 《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等书的撰写工作。发表有 《论李清照 词》 (1981年)等论文。沈树华 (1941—),男,江苏省泰州市人。长期悉 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绘画史论。发表论文有 《藉性情以求妙,假苦心 而传情——析袁枚<续诗品>》 (1983年)和 《论郭若虚的“气韵非师”说》 (1985年)等多篇。 怎样阅读关汉卿的戏曲作品 (导言) 戏曲作品在元代称为 “杂剧”。元杂剧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一串闪 光的明珠,而关汉卿的杂剧则是这串明珠中最为光辉夺目的。只是由于时间 造成的隔阂,今天我们阅读这位七百多年前的戏曲家的作品,必然会有某种 陌生感。以下就怎样阅读、鉴赏和研究本书所收关汉卿现存的十八个戏曲作 品,分章作一简要介绍。 出版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之中,根深叶茂。今天的中青年同 志,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继着这一宏富的历史遗产,因此,对千百年来的 传统文化用新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扬弃,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发展中 国文化,让它在 “四化”建设和世界文化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既是广大中 青年应尽的历史责任,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要正确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扬弃,必须从直接阅读古代文化要 籍入手。面对这些要籍,不少中青年同志苦于有关文化修养的障碍,亦苦于 时间、精力的限制,无法深入中国古代文化要籍的堂奥探幽致远,因而谈不 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反思和扬弃。基于此,我社决定为广大中青年 同志编辑出版一套《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这套丛书从中华文化的“根” 出发,撷取其中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部分著作,包括文学、历史、哲 学、语言文字等社会科学和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重要典籍,分册导读,使广 大中青年同志能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系统地学习、了解、深入中国文化的主 要典籍,取得较大收获。 这套丛书,重点在 “导”,要通过这套丛书引导广大中青年同志正确学 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引导他们深入发掘曾长期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 界文化史上放射出璀璨光芒的文化瑰宝;引导他们辨别和扫除窒息人心的文 化毒素;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每本要籍导读的作者, 大都约请对该古籍素有研究,成绩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第一流专家担 任。 丛书每种一般不超过二十万字,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导言, 这是全书之重点,其中不仅要介绍该要籍的作者与全书概况,而且要介绍这 部书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并着重从方法上对读懂要籍 给予具体指导,即讲解清这部书怎样才能读懂,怎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还将告诉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这部书的途径和应当阅读的有关著作。第二 部分是该要籍的精选和简注。导言和简注不仅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 时亦要反映导读者多年的研究之得并适当吸取当前学术界的最新成果。 本丛书由著名文化史专家蔡尚思先生担任主编,并由蔡尚思、陈子展、 谭其骧、顾廷龙、胡道静、等先生组成编委会,负责指导丛书的工作。 总之,本丛书希望搞出新的风格和特点来,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帮 助解决广大中青年的学习难点,也为建设和发展中国文化贡献一份力量。但 由于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失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及专家不吝赐教。 巴蜀书社 关汉卿戏曲集 第一章 阅读关汉卿戏曲作品前的准备 什么是杂剧?它是怎样产生的?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体裁又有些什 么特点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