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三百首注析 刘筑琴.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豪放词人苏轼像 前 言 “ 明代徐师曾在 《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中写道: 至论 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 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 婉约为正。” 这段话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词有二体,或曰两种风 格,即婉约和豪放;二是词以婉约为正宗。 于盛唐在民间孕育生长起来,再经中晚唐一些著名词 人的努力,终于逐步成熟和完型的词,自它诞生以来,从 形式到内容,走过了一段相当曲折的道路。应当说,作为 词的原始和朴素形态的唐五代民间词,反映生活面是比较 宽广的,歌咏的题材也是比较社会化的,其中对时政大 事、民生疾苦、边塞风烟、都有所反映,当然也不乏对日 常生活和男女爱情的描写,风格纯朴、清新,兼有粗犷、 豪放。随着社会的发展,词逐渐走向城市,而且文人作者 亦逐渐介入,词人风格由朴而华,由粗而细,染上了华丽 纤巧的特色。特别是经过温庭筠、韦庄、欧阳炯、冯延 巳、李煜等 “花间派”和南唐著名词人的创作实践, “词”这一文学形式不仅由民间词变为文人词,而且从表 现市民阶层比较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反映当代动乱不 员 堪和民族矛盾的社会现实,而转向逃避现实,使词成为他 们歌筵舞榭、茶余酒后消遣的工具。 有宋一代随着北宋初期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的相对 繁荣,词人们承袭了晚唐五代的婉约词风,以词来抒写男 欢女爱、相思离别、委婉缠绵、含蓄蕴藉、清丽纤柔。那 些文人雅士,风流才子,可以在诗中纵论古今,一展抱 负,却把在诗中难言之情、难状之景,即那些隐藏于心中 的艳情、闲愁,甚至是男女的隐私,在词中尽情地宣泄。 ” “ ” 另外,北宋社会的 “太平 、繁荣 ,也使词的题材内容自然 “ 囿于歌舞升平和抒写艳情的圈中, 绮罗香泽之态”与 “宛 转绸缪之度”就成了当时词坛的主要风貌。于是作为 “诗 ” 余”的词便被定位为 “艳科 ,充满了浓烈的脂粉气,即所 谓 “诗庄词媚”,并以此为正宗。 从 “花间词”的 “拍案香檀”到南唐词的 “娱宾遣 ” 兴”,至欧阳修的 “聊佐清欢 ,词愈来愈多的失去了它的社 会功能,融入较广泛的社会意识,有益于教化而不失雅正 的内容,远不如诗。 于是,拓宽词的意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能像 诗文那样自由地、多侧面地表达思想感情,观照社会人 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文学的必然。在北宋建国六十年 后,社会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盾,面对积贫积弱的社会,为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有识 之士纷纷提出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革新,这些革新虽因 种种原因而终至失败,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却 “ 不容低估,豪放派”便是于这一历史背景下异军突起的。 于词坛高唱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具有慷慨悲凉之风 圆 的先驱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 《 》 淹,他的 渔家傲 等篇可谓豪放词之先声 紧接着改革家王 熏 《 》 《 》 安石的 桂枚香 、浪淘沙令 风格刚健豪壮 英气飒爽 并显 熏 熏 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当然 真正打破 “诗言志”、 “词言情”的题材分工 熏 熏 冲破 “诗庄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