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人的诗与世.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   录 胡先骕的《甲申三百年祭》������������ 1 周太玄:枕上春涛催梦苦������������ 13 杨钟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26 梁希:江山如此岂徒然������������� 37 彭桓武:天殷嘱我重斯文������������ 49 秉志:山村息影倏惊秋������������� 60 石声汉:愿负手,蓬门看夕照���������� 73 顾兆勋:清风明月做吾媒������������ 88 唐稚松:秦灰中有世稀才������������ 98 1 翁文灏:“实则衷心创痛,非可言喻”������� 110 翁文灏诗忆“蝉鸣之士”������������ 118 陈士骅:寒飙日夜扫乾坤������������ 130 胡秀英:“百草婆婆”的打油诗��������� 146 阚家蓂:天涯倦客终须托������������ 159 顾毓琇:春灯照梦到家山������������ 174 丁文江:生当马革裹君尸������������ 180 黄万里:好鸟百花丛里舞������������ 193 钱宝琮:桃根造孽能伤李������������ 203 童寯:“梓人”的诗篇������������� 211 吴寿彭:“稀有金属”的愤怒���������� 219 郑桐荪:海水原难用斗量������������ 224 王绶琯:在牛棚里仰望星空�����������237 欧阳翥:落英如海耀残阳������������ 248 后记��������������������� 262 2 胡先 的《甲申三百年祭》 骕 1944 年3 月19 日至22 日,为了反击一年前蒋介石 出版的《中国之命运》一书,重庆 《新华日报》连续四 天刊载郭沫若的长文 《甲申三百年祭》,由此掀开了一桩 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公案的序幕。 文中,郭沫若总结明朝覆亡的原因,认为饥荒、官 吏昏庸以及崇祯皇帝决策时的朝令夕改、轻信妄断,是 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文章同时总结了李自成大顺王朝 昙花一现的教训,认为在过短的时期之内获得了过大的 成功,导致一众将领昏昏然,同时忽视了近在肘腋的关 1 胡先骕 2 外大敌,加以李自成在用人上的失误,最终导致了悲剧 的结局。 郭文对于明朝灭亡原因的总结,与当时最高领袖蒋 介石的看法比较起来,明显是不和谐音。在 《中国之命 运》一书中,这样解释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的末年, 政治腐败,思想分歧,党派倾轧,民心涣散,流寇横行。 三百年的明室,在李闯张献忠等流寇与满族的旗兵,内 外交侵之下,竟以覆亡。”显然,与郭沫若文章更多地强 调为政者的因素不同,蒋介石看问题的重心,在 “流寇” 与 “满族的旗兵”,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影射的目的不 言而喻。 《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在国共两个阵营引发了 不同的反响。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很快连发两篇社 评,批评郭文把 “断送国家,灭亡民族的流寇,夸扬 为革命”,既是民族主义的 “羞辱”,也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 “曲解和玷污”,并指责郭沫若缺乏抗战的责任心,把 “抗战建国途中的中国,比拟于宋末或明末亡国时代的中 国”,“渲染着亡国的怨望和牢骚”。 3 共产党这厢,则把注意力集中于 “不要重犯胜利时 骄傲的错误”这一主题。该年4 月12 日,在中共中央召 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 “引为借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