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苏俄)经建设之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联(苏俄)经建设之路

* 苏联(苏俄)经济建设之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斯大林模式 1928—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 军事实力、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为胜利付出巨大代价,百废待兴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影响 ②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轻轻的我走了,但我留下一个超级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政治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平反冤假错案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经济 农业: 扩大农民自主权 农产品收购制 垦荒和种植玉米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科技 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 。 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 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能发电站 载人宇宙飞船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收效甚微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②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 ③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④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改革虽然纠正了斯大林体制的某些弊端,促进了苏联社会的“解冻”和进步,在建立超级强国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子,但是在解决苏联社会的实质问题上,并没有取得进展。赫鲁晓夫用以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武器仍是斯大林的思想理论。这是他改革的根本失误。改革并没有为俄国历史的健康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因而也就未能避免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某种倒退和停滞乃至后来的苏联解体。   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伊万诺夫将军90年代和记者议论赫鲁晓夫的功过时说:“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的,只是方法不对头,效果不好。”   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他颇有平民风格,当政时不重“形象工程”,大量建造站台简陋的地铁,速度比斯大林时代快一倍以上,解决了莫斯科边缘地区的交通难题。赫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 今天60岁以上的人对他印象很深,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态度,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这件事是难能可贵的。人们不得不承认,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轻松”。 赫鲁晓夫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时,气呼呼地说了句大实话:“你们今天能罢免我,也多亏了我创建的宽松民主政治体制!”  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在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杂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掘墓(作用):赫鲁晓夫是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的苏联领导人,为了解决农业问题,他亲自狠抓农业,改变了旧体制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为苏联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守墓(局限):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整体上来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对斯大林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964-1982) 勃列日涅夫 (1)改革措施: 前期:重点放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 后期:改革步伐缓慢,直至停滞; (2)改革效果: 前期: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后期: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重生,苏联陷入困境。 (3)评价: A、前期增长 B、后期缓慢 原因:符合本国国情调整政策 原因: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C、改革失败 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zxxk 军事上: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 经济上:停滞状态 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 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 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斜。 他无视70年代末,世界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坚持计划经济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