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冷成金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以来,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论的研究 取得 了突出的成就,但也凸显出了一些 问题 。以古典文学研究 为例 ,这 些 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古典文学研 究 )一直 存在着一种倾 向,被 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风气牵着鼻子走 。 ‘拨乱反正’时期的古典文学研究,基本上是一种 ‘对着干’的思 维模式,没有突破 ‘十七年 ’的局限;作为改变这种境况而来 的 八十年代 中期 ‘方法热’,其负面影响引发 了学风 的浮躁,虽遭 批 判 ,却 由于体 制 的原 因仍 不 断强 化、扩 大 。二、“长 期 以来 古 代文学研究基本上是文学史研究,其撰述体裁也几乎等同于纪 传体史书,研究方法也偏重于史料考证 。因此到 目前为止 ,古代 文学研究的形式仍与历史学相接近,反而与文艺学相去较远 。” (《面向新的世纪 全 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博士点座谈会综 述》,《文学评论》 年第六期)这虽然说的是古代文学研究, 其实古代文论 的研究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要么受社会思潮的 影 响过大,倾 向于政治化;要么偏重于文论史 的研究,倾 向于历 史学;要 么热衷 于“方法 热 ”,致 使学风 浮躁 。总之 ,对于古代文 论 自身的研究较为匮乏,尤其是将其置于与之密切相关的哲学、 文学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就显得更为更为薄弱。 《苏轼的哲学 观与文艺观》就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上选定的研究课题。 第 2 页 一、选题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选题 的研究对象是苏轼 的哲学观、文艺观及其关系,目的是 通过考察苏轼的哲学观来深入研究其文艺观 ;由于苏轼和朱熹 在哲学观和文艺观上存在着鲜 明的对立,而且二人分别是蜀学 和理学 的代表人物 ,对后世 的影 响都很大,因此 ,对两人 的文艺 观加以比较,对于深入研究苏轼的文艺观是十分必要的。 选题 的研究范围可 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苏轼 的哲学 观,包括 《东坡易传》中的哲学观、苏轼儒学思想中的哲学观、苏 轼庄禅思想中的哲学观、苏轼 的生命实践与他的哲学观 以及苏 轼的文学创作与他 的哲学观和文艺观;第二部分是苏轼 的文艺 观 ,包括苏轼 的文艺本原论、苏轼 的创作论、苏轼 的艺术风格论、 苏轼的鉴赏批评论 。在第二部分的每一章的最后都各设一节专 门讨论苏轼与朱熹的文艺观 的区别。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对于苏轼的哲学观,历来缺乏研究,尤其是对于蜀学的核心 性著作 《东坡易传》,更是极少有人涉足,也无可足借鉴的成果。 苏轼的文艺观是建立在其哲学观的基础上的,没有对其哲学观 的研究,其文艺观 的研究也很难深入 ,因此 ,苏轼文艺观 的研究 现状总的看来是较为表浅的,远不能适应古代文学、文论、哲学、 文化的研究。本书对苏轼的哲学观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第 3 页 以此为基础 向其文论领域拓展,并参照西方现代文论的有关思 路,将苏轼的文艺观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加 以阐释 。本书力求 将苏轼的哲学观、文艺观及其诗文的研究扎扎实实地推进一步, 希望对于苏轼的哲学观、文艺观及其诗文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 意义。 三、本书的逻辑展开和结构安排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 ,共 九 章 。上编分五 章,下编分 四章,其 中上编 的第五章为上下编之间的过渡章。 上编  苏轼 的哲学观 第一章 《东坡易传》中的哲学观 。分为五节 。 第一节  宋学与蜀学概说。蜀学的基本特征是在本体论方 面力 图以佛、道 的本体论来整合儒学,但又将儒学充实为佛、道 的本体论的内容,为儒学提供形而上的本体论依据。 第二节 《东坡 易传 》 的宇宙生成论 。苏轼建立 了一个有 生于无 的宇宙生成 的逻辑结构,阴阳是运动 的结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