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法律安全指南》 年轻的朋友,当你戴着天之娇子的冠冕,欣欣然漫步大学校园,接受科学知识和高度文明教育的同时,你是否听到一丝丝不和谐的声音悄然袭来;当面对物质的诱惑,你会不会产生据为己有的欲望;当面对鲜艳的刺激,你会不会不能抑制青春的冲动;当面对暴力,你会不会手足无措;当面对伤害,你会不会束手无策……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不应该是惶惶欲何之的弱者。 大学生应该懂得用法律、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合法合理、适时适度处理大学学习阶段的问题;知道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去维护自身的权益。了解法律知识,领会法律精神是其中的一条基本途径。 请同学们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分析一个现象:在教室吸烟的同学的行为(或在上课期间讲话的同学的行为) 方复明窃取国家机密案 原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方复明,1994年加入美国国籍,以非法手段获取国家秘密文件35份,行贿24.5万美元。处以有期徒刑 5年。 (三)提供便利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国家安全法》第16条: 公民和组织应当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公民应当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的,要负法律责任。 (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五)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六)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间谍器材:暗藏式窃听、窃照的专用器材 !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案例: 山西省垣曲县一名年轻的中学教师为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不惜为了一块钱而闹上法庭,被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这名教师叫高河垣,他在山区长大,很少走出城市。结婚后,很想带着妻子走出大山,诳诳北京城。于是在某年开春,高老师向学校请了几天假,携同妻子到了北京。临离开时,他们到了王府井天平图书馆中心,买了一本《走向法庭》的书。当天晚上,发现书中残缺了十多页。次日,高返回书店,要求退换。到了书店,售货员看见高出示的发票及书上盖有书店的纪念印章后,同意了退换。但当高提出要求书店支付其往返一块钱的车费时,书店坚决不答应,认为高是无理取闹。高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经消费者协会斡旋不果,最后告到了北京东城区法院。 开庭审理时,高除了追讨一元外,还要求原告赔偿其由乡间赴京出庭的一切费用。法院支持了高的诉讼请求,判决书店除赔偿原告一块钱的交通费外,还必须赔偿原告前往北京出庭的费用共八百零八元人民币。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简析: “一块钱的官司”对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它表明,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步健全,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日益得到加强。法是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它不仅通过法律规范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它还通过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法具有权利和义务双向规定的特点,即它不仅规定了人们的义务,而且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权利表征利益,义务表征负担;义务是权利的范围和界限,权利是义务的范围和界限。现代法制社会更为强调对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知法、懂法,不仅为了守法,更重要的是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人们往往会面临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 案例:王老汉的儿子是一横行乡里的恶霸,在乡里民愤极大,而在家里他对王老汉也是动辄打骂。一次,他向王老汉要钱出去赌博未果,将王老汉暴打一顿,然后扬长而去,晚上又喝得大醉回家。这时王老汉越想越气,用菜刀将其儿子砍死,然后去公安机关自首。从公安机关立案开始,一直到法院审判阶段,乡民们都在不断为王老汉请愿,要求对其从轻处罚,并且认为王老汉的行为是大义灭亲之举。 请问法院该不该对王老汉从轻判决?他的行为是不是大义灭亲? 分析:不是大义灭亲而是故意杀人行为,但是鉴于王老汉杀他儿子有其长期遭受儿子打骂,出于义愤的因素,所以可以对他从轻处罚。 这个案例从一方面看是法与情的冲突,王老汉受到刑罚可能违背了乡民的愿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法律在制定的时候同样也考虑到了相关的情与理的因素。就故意杀人罪而言,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了四个法定刑幅度,“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我们一直都说“杀人偿命”,但是为什么法律却给故意杀人罪规定了四个法定刑幅度呢,这就是因为法律考虑到了情与理的因素。通过审判,法庭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有立法者以及法律的精神所包容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