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温州模式3.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第 6期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2008年 6月 No. 6, 2008 ZHEJ IA NG SO C IAL  SC IENCES Jun. , 2008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温州模式 □ 周  俊  郁建兴   内容提要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自始保持着对陷入 “现代化框架 ”的警惕 。“良性互动说 ” 的提出 ,体现了中国学者反思和超越西方公民社会研究范式的努力 ,但它更接近于一种理想模 式 ,现实解释力不足 。建立在范例研究基础之上的法团主义 、自主与镶嵌 、分类控制等理论同 样存在局限性 。浙江温州商会的发展表明 , 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形成一种 “温州模式 ”,它的主 要特点有 :借助于民间传统和民营经济自发生长 ,在地方政府支持和培育下快速发展 ,兼具自 主性与依附性 ,与政府结成了稳定的合作互动关系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存在一种 “温州模 式 ”表明 ,温州经验具有某种特殊性 , 同时也具有一些可推广的成分 ;它还表明 ,经由这一模式 ,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有可能超越现有争论 ,形成新的分析框架 。 关键词  中国公民社会  温州商会  温州模式  范式  范例 ( 作者周俊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郁建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杭州   3 10027)   作为 20世纪 70、80 年代全球性 “结社革命 ” 社会研究范式的基础上 ,对温州商会进行描述和 ( ) 萨拉蒙语 的反应 ,我国自 1978 年实行改革开 解释 , 以丰富争辩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研究 。 放以后 , 民间组织出现了 “爆发式 ”增长 ,从而引 一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范式之争 发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与西方公民社 会 “自下而上 ”的历史演进道路不同 , 中国公民社 对运用西方范式研究中国公民社会的反思与 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 “自上而下 ”地建构 ,这 批判 , 自始是中国公民社会研究中的主题之一 。 使运用西方公民社会范式来解释中国的现实变迁 199 1年 ,甘阳倡导 “社会与国家之间能够具有一 ① 成为问题 。而且 , 即使中国公民社会总体上遵循 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 ,邓正来和景跃进在那篇开 体制内发展的路径 ,体制外生长的、体制内外结合 启我国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的重要论文 《建构中国 型的民间组织也大量存在 ,这意味着建立在范例 市民社会 》中 , 明确主张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 研究基础上的分析框架难以具有普遍解释力 。浙 “良性互动说 ”,认为国家干预市民社会具有必要 ② 江温州商会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发展 ,但主要经由 性 , 同时应有合理的限度 。 “自下而上 ”方式产生 , 具有较强的民间性 , 不但 “良性互动说 ”的提出 ,表明中国学者从一开 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民间组织 ,还有别于其他区域 始就致力于超越国家主义与 自由主义的对立 ,寻 的行业组织 ,运用现有理论对温州商会的发展进 求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 “第三条道路 ”。这既与 行解释就存在一定困难 。本文拟在梳理中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