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docVIP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以看出,比起商朝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 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 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D.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 2.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 森严等级制度特征 C. 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 A.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B.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 4.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内服制度D. 联姻结盟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第三次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形成B. 神权与王权结合 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 王位世袭制确立 6.西汉初,刘邦把以长安为中心的旧秦国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度,由皇帝任命守、尉、令、丞,以统治地方。对旧燕、赵、齐、魏、楚等地区,采取了分封制,自北而南,封立了燕、代等九个诸侯王国。刘邦此举意在 A.推动经济恢复B.延续传统制度 C.吸取秦亡教训D.加强中央集权 7.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A. 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赋运送中央 C.秦始皇任命的官吏D. 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8.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 A.行政权 B.监察权C. 军事权D. 经济权 9. 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A.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 10.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威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士以报国家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 11.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 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12.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诏薛居正、吕余庆与赵普(宋初宰相)“更知印拥班奏事”,以分其权。到了太宗时,又进一步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由此可知,参知政事地位提高的最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帮助宰相处理政事 C.加强皇权专制D.监视宰相 13.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由此可知北宋 A.宰相权力扩大B.君主专制强化 C.藩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