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9-3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战略联盟
一、案例简介
克莱斯勒集团(以下简称“克莱斯勒”)是全球第五大汽车生产商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奥本山,主要生产克莱斯勒、Jeep、道奇品牌汽车和Mopar产品。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轿车和商用汽车的生产厂商,旗下拥有一系列享誉全球的著名汽车品牌,如克莱斯勒300C、Jeep Commander以及道奇Charger。2006年,公司在全球销售达到270万辆。
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石油危机给向来盛行生产大型豪华轿车的美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打击,能耗低、个头小的日本汽车纷纷冲开美国国门,大肆在美国国内汽车市场上横行,不断蚕食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这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市场份额。
为了学习日本汽车公司在质量管理及生产设计上的经验,1986年,克莱斯勒与日本三菱公司(以下简称“三菱”)合资组建钻石星汽车公司,通过这起横向联盟,克莱斯勒深入学习了日本汽车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成功运用到其在美国的多家工厂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在1990年,克莱斯勒为实现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发起了旨在降低供应成本的SCORE项目,颠覆了多年来美国汽车工业中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与供应商结成纵向联盟关系,实现利润共享。通过集合供应商的智慧,不断削减成本,克莱斯勒一举成为美国最具盈利性的汽车制造公司。
二、行业背景
(一)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主要是以经济、节能、小型的形象出现在美国市场上的。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让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出了把原油生产消减25%的通告,石油价格上涨将近3倍,每桶涨到8.4美元,同时视各国对以色列的态度,执行区别对待的价格歧视政策。受石油危机的冲击,世界汽车市场的需求发生急剧变化,各国市场对经济节能的小型车需求迅速上升。而美国本土汽车企业却显然低估了市场变革的力量,他们依旧念念不忘过去依靠生产大型豪华轿车所获得的荣耀,不顾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化,一味地陶醉于高档车辆的生产,这恰恰给了日本汽车在美国开拓市场的机会。
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携上一次石油危机的余威更加猛烈地攻击着全球汽车工业,石油价格再一次大幅上涨。石油危机对全球汽车工业的打击给日本汽车企业提供了一个迅速与国际接轨的好机会。借助自身产品卓越的能耗优势,日本汽车企业集中力量向美国出口汽车。以丰田公司为首的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市场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地针对能耗低、小巧等日本汽车特色的广告宣传战。这种深得人心的广告宣传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小轿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利润并不高,照美国的成本核算简直无利可图,这使美国车商深为困惑。其实这正是日本车商的高明之处,因为日本厂商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其次才是赚到大把的钞票,日本厂商看到了这两者关系的易位。
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以低价格为标志的低成本战略受到世界各国汽车企业的模仿,低价格手段的边际效用急剧下降,以产品质量为代表的竞争优势开始发挥关键作用。在这个时候,日本汽车企业一方面通过一轮又一轮无休止的削减成本,创造强于其他各国汽车企业的价格优势,同时通过东方式的质量管理风格,严格把握着产品的质量形象,使日本汽车成为集价格与质量为一身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不断蚕食着美国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到了20年代80年代中后期,经过激烈的汽车终端产品市场的较量,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虽然在各个档次的汽车市场份额中仍然高于日本,但不足以将日本同行淘汰出局,相反,日本汽车厂商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二)巨幅亏损促使美国汽车企业谋求对外联盟发展
在日本汽车的冲击之下,美国厂商被逼得走投无路。一些小厂损失惨重,不得不关闭歇业。曾经在美国市场上尽显辉煌的克莱斯勒公司也处于破产的边缘,再也没有往日的盛况, 1977年底,其在美国的6家工厂就已经被迫关闭了4家,公司亏损也是连年增加。1978年,克莱斯勒的亏损就高达2亿美元,1979年12月,美国议会通过拯救“克莱斯勒”法案,政府提供克莱斯勒1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保证,然而一切均无济于事,克莱斯勒的财政赤字如同丢了魂一样一泻千里,1979年,其赤字数为11亿美元,到了1980年则高达17亿美元,创了美国企业赤字历史的最高记录,一个曾经风靡全球的汽车大亨地位岌岌可危。
与克莱斯勒一样,美国汽车业的另外两大巨头的日子也并没好到哪去。1980年,福特汽车公司赤字达到15.4亿美元,仅次于克莱斯勒;同年,通用汽车公司的亏损也高达7亿多美元。伴随数目惊人的公司赤字的是美国本土汽车企业产销量的大幅度缩水,1979年,美国国产小轿车的销售量比上一年骤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SP12_受电端协议芯片 datasheet Rev1.0.pdf VIP
- 上海英语学习报四年级第三期答案.pdf VIP
- 徐健岩_瓦克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在桥梁混凝土耐久性保护中的应用.pdf VIP
- 2025年气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幼儿园招生话术培训.ppt VIP
- springboot基于java的宠物领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2000字.doc VIP
- ★操作岗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清单.xls VIP
- 沪教牛津版四年级英语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pdf VIP
- 新能源行业碳资产管理策略与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docx
- DB37T4871-2025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技术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