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转载).docxVIP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转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转载).docx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转载) 刘进球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教案 湖南省岳云中学语文教研组刘进球 【教学目的】 1、 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传统文化 和文学素养。 2、 通过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步骤】 一、考点解析 1、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2、历年高考文学鉴赏题命题概况3、新《语文教学大 纲》有关规定 * “阅读”部分要求 5、 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 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 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 发展简况。 8、课外自读文学名著、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 3 00万字。 * “选文”方面规定 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 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 4: lo课文总数应不少于 1 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 0%o在全部课文 中,文学作品可占60 %。 *教学“方式”提示 4.重视古诗文的诵读。我们认为,作为对世纪的高中 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 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必 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 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 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 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 术魅力。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 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 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新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1%。 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 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 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熟读成诵,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要注意引 导学生理解古代作品词句的含义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一 些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二、例题解析 1、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 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 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 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 示不违背诺言。** K误项为B:错解“量少”为“年少 2、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酹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公,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有酹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 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 取得了胜利。 C、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八阵图”的诗 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 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 孙权及曹操。 ** K误项为D:误将“孔明”换“刘备 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 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 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照应。 B、 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 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 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的比较,表达了自 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志愿。 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 K误项为c:本未“比较”添“比较 3、对《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 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 第二句表现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C、 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 艺术感染力。 ** K误项为c :脱离“诗境”搬“术语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对这两首竺的字 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 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 画面。 B、 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