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历 史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认为贬黜新文化运动者,常以“打倒孔家店”力证其全盘反传统。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按此观点,新文化运动期间 A.传统文化仍得到弘扬 B.儒学正统地位已被动摇 C.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加强 D.复古思潮引发世人不满 2.鸦片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华文明充满敬意;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学者以新的眼光来审视,“海外各国己开智、施仁、崇义、国富、兵强,(清朝)仍把各国当作昔日的夷狄,如禽兽般蔑视。以至道光末年鸦片之乱为英国所挫。”这反映出日本学者 A.正确揭示中国战争失败的根源 B.提倡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 C.认为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 D.对传统的“华夷”观有了质疑 3.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4.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地》《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由此推知,宣讲活动旨在 A.破除封建传统礼教 B.提高国民近代国家意识 C.领导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5.“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史学家陈旭麓这段话强调对历史事件应 A.一分为二进行评价 B.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 C.全方位多角度看待 D.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6.1900年4月,启超评价义和团为“筹民招乱”“暴徒窃发”。7.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的,曾不樊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林之重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B.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 C.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D.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 7.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这种观点实质上 A.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 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 D.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8.1921年初,在《新青年》上刊登的《劳工神圣颂》一文,称劳工“与神一样宽容”,并发出“万物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的呐喊。这种认识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A.农民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 B.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C.中共对劳工阶级力量的认可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 9.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则集中讨论古今问题,尤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此变化本质上反映出 A.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B.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 C.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 D.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10.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11.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