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体工作思路 研究基础 武汉高层现状调研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主城开发强度研究 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 研究课题 成果内容 高度分区规划 空间形态控制引导 相互研究校核 立体空间形态规划 规划编制体系 1、武汉市高层建筑现状分布 2006年全市高层建筑统计情况: 30米以上建筑3664栋 1、33-60米2519栋,占68.7%; 2、60-100米1129栋 占30.8%; 3、100米以上,16栋,占0.5%。 图 例: 33-60米 60-100米 100米以上 开敞空间区 水域 一、研究基础 1、建筑高度分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层及以下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单体公建定为多层建筑。19层及以上住宅,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公建为一类高层;10-18层住宅及建筑高度不超过50米的公建为二类高层。 结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等规范的分类标准,将建筑按照高度划分为4类: ●多层建筑:公建24米以下、住宅20米以下; ●中高层建筑:公建24-50米、住宅20-60米; ●高层建筑:公建50-100米、住宅60-100米; ●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 二、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 控制内容: 1、高层建筑鼓励区:以高层建筑为主体,构成城市形态的高点区。 2、高层建筑限制区:以多层建筑为主,严格限制建设高层建筑,构成城市形态的低谷区。 3、建筑高度重点控制路段:城市重要的景观路径,需进行专项的城市设计以确定沿线建筑形态和高度。 4、建筑高度重点控制节点: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需进行专项的城市设计以确定节点周边建筑形态和高度。 5、核心景观节点:城市最重要的景观核心区,指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特色景观区,即南岸嘴、蛇山、龟山、黄鹤楼、龙王庙构成的形态低谷区域,该区域应进行专项的城市设计以确定建筑形态和高度。 为利于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可操作性,规划对于建筑高度采取两级控制的方式,重点控制城市的高点区、低谷区,以及重要的路径和节点。 规划原则:突出城市重点发展区,落实城市生态通廊,保护自然山水以及历史文化风貌区。 2、武汉市建筑高度结构分析 二、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 结合空间集聚趋势分析,现状空间形态、城市特色塑造以及用地规划性质等控制要求,对武汉市主城区进行建筑高度分区划定,主要划分为五区: ● 超高层区: ● 高层区: ● 中高层区: ● 多层区: ● 开敞空间区: 二、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 3、武汉市建筑高度分区控制 图则单元空间形态引导与分区规划、控规相衔接,制定控制单元形态控制要求。 指引成果内容 一、总则:规划目的、依据、适用范围、使用要求。 二、空间形态要求:高层建筑鼓励区、高层建筑限制区、建筑高度重点控制路段、建筑高度重点控制节点、核心景观节点的控制要求。 三、建筑高度分区:超高层区、高层区、中高层区、多层区、开敞空间区等五个级别高度区的控制要求。 四、区片空间形态引导:将主城区划分为23个控制单元,提出空间形态控制指引。 五、建筑高度管理规定 六、附图 三、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指引 汉口中心区高度分区 城市总体规划 (1)整体定位:汉口中心区是中央活动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内集聚了城市重要的商业及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汇集了汉口租界风貌区、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等历史文化特色资源。 (2)形态要求:本区域的建设应进一步强化现有高层集聚区,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塑造滨江城市景观,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商贸文化活动区。 以汉口中心区为例 三、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指引 (3)形态结构:网络、两区、三带、一界面。 ① 网络: 高层建筑多点网络化布局——依托小格矩路网,形成高层建筑多点网络化布局。进一步强化江汉一桥桥头、国际会展中心、江汉路、长江二桥桥头等现有高层集聚点。 ② 两区: 一元片旧城风貌区——严格执行《一元片旧城风貌保护规划》的要求,划分保护分级,保护控制区内应保持原有形态风貌特征,避免新建建筑对原有风貌的破坏;协调过渡区建设应注重与保护控制区的风貌特征相协调,谨慎进行高层建设;更新改造区内区位及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段原则上鼓励进行高层建设。 汉正街旧城风貌区——应强调汉正街原有旧城肌理和原有传统商业街区形态特征的延续,鼓励高层建筑的适度集中。 三、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指引 ③ 三带: 京汉大道高层集聚带——沿线鼓励高层、超高层的集聚,在与主要道路交叉口处形成高层集聚节点,江汉路—三阳路路段建设应注意与一元片旧城风貌区的协调。 解放大道高层集聚带——沿线鼓励高层、超高层的集聚,并与各主要道路交叉口处形成高层集聚节点。 中山大道高层绵延带——道路两侧高层建筑呈散点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