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情感随笔.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又是一年端午时情感随笔

又是一年端午时情感随笔   早晨上班,由于工作关系,来到村支书家,谈了点工作上的事情,然后就是喝茶聊天。   我是一个北方人,对南方人的一些生活习惯颇感新鲜。   就拿喝茶来说,北方人习惯喝绿茶,煮着喝。就是把茶叶和水放到器皿里,加热烧开以后喝。我父亲就是这样的生活习惯,早晨起来先用微型电炉子煮茶,倒在杯子里褐色发暗,喝起来特别苦。每次当我回家的时候,老父亲都会煮茶给我喝,并且一个劲给我讲,喝茶开胃消食,还抗疲劳解乏呢,一定要多喝。   南方人喝茶则特别讲究,茶几是上万元的根雕茶几,涂上淡淡的清漆,配上五个小根雕凳子,茶几上面有一个笑弥来佛的造型,仰躺着,一个硕大的肚子,一脸乐在其中的大笑。茶叶是清一色的大红袍红茶,先把水烧开,然后把茶叶泡在巴掌大的小壶里,不停的用盖子在上面搅动,然后再把茶液倒在一个开口的小瓷壶里,给每个客人跟前放一个小杯子,一次最多喝一口茶那种杯子,客人不停的喝,主人不停的斟茶。   北方人喝绿茶,讲的是消食开胃抗疲劳,也是招待客人的一种方式,给客人一人一大杯浓茶,讲的是豪爽洒脱。   南方人喝红茶,则上升到了文化的范畴,在意的是意境和氛围。实质上是品茶,一口一口的喝,和客人漫无边际的聊,显得温馨而亲切。   我们正喝着茶,聊的起劲的时候。他们村妇女主任端进来一盘粽子,用竹叶包着,三角形,有棱有角。放在茶几上热情的招呼大家吃,首先往我这个客人手里塞了一个。我也就没有客气,解开扎着的塑料绳子,慢慢的品尝。南方的粽子种类很多,有咸味的,甜的,红枣的,大肉的等,还有竹筒粽子,品种繁多玲琅满目,吃起来也各具特色,风味俱佳。   吃着粽子,我才知道端午节块到了。在南方的乡下农村,每家每户过端午节都是自己包粽子吃,其风味则按自己的喜好来做,含有浓浓的民俗味。   北方人吃粽子,相对简单一点。都是做民俗小吃的专业摊点做,寻常百姓家就是买点吃。吃法也和南方的不同。那种包红枣的粽子基本和南方的做法吃法一样,只是小一些,包的也极其粗糙,剥开皮子就能吃。但是最常见的吃法还是在盛夏的热天,把粽子剥开来放在碗或者碟子里,倒上蜂蜜,用筷子夹碎了,蘸着蜂蜜吃,冰凉冰凉,甜的渗牙。   喝了茶,吃了粽子,工作上的事情也说完了,我便起身告辞。   出得门来,太阳已经迎头直射。飞云江畔,山青水秀,树木葱茏。蓝天白云,没有一丝风,让人充分体验到了夏天的闷热。农家的门前,洗竹叶包粽子的男男女女,老老少,让人无形中感觉到有了节日的气氛。   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很自然的想起来王维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来。我的老父亲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生日,也就是五月端午那天。   在我们北方老家,人们管老人的生日叫好天,也叫好日子。比如,今天父亲好天,那就是过生日的意思。   在异地他乡,逢节便会想起老家,想起父母亲,想起父亲的生日是与端午节同一天的,心内便生出淡淡的忧伤。少年时,家境贫寒。端午节正好是北方割麦子的农忙时节,节日也过的及其简单,也从来不知道父亲是那一天的生日。   早晨天刚麻麻亮,母亲就起来,把平时攒下来的鸡蛋,放在开水锅里煮,一般像我们这样的五口之家,最多一个人两吃两颗鸡蛋,父母亲一人吃一个或者纯粹就不吃全都留给孩子们吃。粽子是从来没有吃过的,那个年代,大米在北方是奢侈品,每年过春节时,家庭情况好的,正月初一中午才能吃一顿白米饭。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就是吃鸡蛋了,根本没有见过粽子是啥样子。   母亲把鸡蛋煮到锅里,再到野地里去弄一些白蒿,香草等植物那回家来,放在洗脸盆里;倒上热水,等全家人起来,挨个在里面洗脸。母亲说,明目,百病不生,母亲再给我们每一个人手腕上绑一根五色线合起来的花花绳,说可以可以辟邪,一年有个好身体。   那时候,端午节能吃一颗鸡蛋,在香草水里洗把脸,手腕上戴一根五色线合起来的花花绳也是件挺荣耀的事情。吃上粽子是农业社散伙,包产到户以后的事情。随着改革开放,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粮食产量翻番,用小麦来换大米吃,已经是幸福生活的良好开端,春节文艺晚会上曾经演过一个《换大米》的小品,实质上就是当时一个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要不怎么说文艺来源与生活呢?   以后,街道的小吃摊,农贸市场,专业卖蜂蜜粽子的人才渐渐多起来。五月端午吃粽子,虽然古来有之,但是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要想吃一颗粽子,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成年之后,随着父亲的一天天老去,母亲才告诉我,父亲是五月端午的生日。说起这件事情,我真的倍感羞愧,在我30岁以前居然不知道父亲的生日,真是一个大不孝顺的儿子。父亲常年劳作在黄土地上,任劳任怨,为的就是让我们后辈人能过上好日子,老人家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程,消耗了自己。从来没有享受过一天清福,常年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作嫁衣裳。   所以,在这以后的岁月中,无论有多忙,五月端午我都会回家,给父亲订做一颗生日的蛋糕,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