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讲座
TECHNOLOGY
〔编者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曾经被长期忽视的人体微生物组特别是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多种疾病相关联,深刻
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包括体重、糖尿病、免疫系统、肠道疾病、代谢疾病、炎症、心脏病、大脑
神经系统等等,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库”,但由于大部分的肠道细菌难以在体外分离培养,对肠道菌
群的进一步研究也受到了限制。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已解决了不可培养微生物研究的难题,
使得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禹城市人民医院、山东龙力公司等单位的
专家,以连载的形式,主要从基础研究(肠道微生物的角色)、临床(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微生物制剂与药
物联用)、产业(微生态制剂的开发)等方面展开,对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解读。
人类与肠道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1 2 ,3 2 2 ,3
徐弘君 王新明 肖 林 覃树林
(1 禹城市人民医院,禹城 251200;2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禹城 251200;
3 山东省功能糖工程研究中心,禹城 251200)
doi:10.3969/j.issn.1674-0319.2016.05.008
人类肠道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包括共生菌、致病菌、中间性菌等,其
中共生菌数量最大,与人类共同生活、进化至今,具有促进人体营养吸收、
合成维生素、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人类和肠道微生物互相影响,尤其是肠
道微生物平衡与人类疾病的关联引起了学者们极高的研究热情。综述了人类
与肠道微生物在营养代谢、免疫调节和基因分子水平的共生关系,有助于深
刻揭示人类与肠道微生物的关联,并通过利用或干预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达 作者简介
到维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徐弘君,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长期
致力于肠道微生态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研
究。主持参加国家重点课题肠道微生态
如今,越来越多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会 道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种类复杂、对宿
制剂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与肠道微生物联系在一起,人类和其他哺 主的影响最大。健康人的胃肠道中长期稳
乳动物的机体与环境接触,相通的肌肤、 定寄居的微生物有1000多种,细胞总数约
口腔、胃肠道、泌尿等处均含有大量微生 是人体细胞的10倍,以厌氧菌为主,结肠
物,不同处的微生物各成系统,其中胃肠 中数量最多,大多属于厚壁菌门、拟杆菌
2016 05 9 生物产业技术
. ( 月). 73
万方数据
1
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 。肠道微生物 因组中包含88个多糖运输、降解的利用
之间以及肠道微生物与人及环境间经过几 位点(PULs ),利用图1所示途径,多糖
百万年的协同进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及其最近的动向-立命馆大学.PDF
- 中国五倍子研究现状-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PDF
-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岩石学报.PDF
- 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及演化机理研究!-物理学报.PDF
- 中国书法景观的公众地理知觉特征-地理学报.PDF
-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医患信任模式-东南大学学报.PDF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9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PDF
- 中国传统服饰染色技艺之褐色系复原研究.PDF
- 中国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负责翻译了题为“Consensus-OECD.PDF
-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引进与流出研究-植物遗传资源学报.PDF
- 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遗传.PDF
- 介观尺度孔隙流体流动作用对纵波传播特征的影响研究-地球物理学报.PDF
- 从北美的研究看大熊猫的种群动态-CURRENTZOOLOGYformerly.PDF
- 从有限维空间到无穷维空间-西安交通大学教师个人主页.PDF
- 从我国弹性位能的积累与释放看未来发生大震的危险性.PDF
- 从逐差法到对差法1引言2逐差法的脉络与思考-科学网.PDF
- 令子羞馏杖术在中香研究中的应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PDF
- 从经向气流看亚澳季风的季节区域特征-地球物理学报.PDF
- 以发酵槽培养探讨放线菌利用甘油为碳源生产ε-聚离胺酸之-大叶大学.PDF
- 以城污泥为掺料制备烧结砖-环境工程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