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350和400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兰河传读后感350和4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350和400字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的暗影中,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令人惋惜的。小编搜集整理了呼兰河传读后感350和400字供大家查阅,希望大家喜欢。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   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   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在每个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羡慕别人的童年,别人也羡慕着我的童年。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读完《呼兰河传》,那些画面仿佛都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平淡得像秋水一样,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抛不开,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兰河畔的生活,故事里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个大泥坑。那里人是萧红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种人,靠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一个寂寞的世界。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财万贯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虽然这么愚昧,这么这个样却在这么个家庭还有这么个温馨,点点的那种,好像炊烟一样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上的暗影,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萧红的死一样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   小说中的大部份人物毫无人性,叙述惨烈、残酷。遮避在我们生活周围的事情太多,我们往往看不到太多的真相,萧红让我们没有遮避地直接进入生活,不掩饰也不修饰在她看来自然的、有生命的东西——它们构成文学的审美对象。   萧红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同命运的小鱼》)。这失去了的人性,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俯拾皆是。   人性的冷漠。王寡妇的独子掉河淹死了,她自此疯了,但疯了还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哭一场,但哭完仍得回家吃饭、睡觉、卖豆芽菜。人们虽对她有恻隐之心,不过为时甚短罢了,不久就把这事忘记了,偶尔还有人偷她的菜,但她还是平平静静的活着;造纸房里,私生子被活饿死,因为是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么,也就不说他了;狗在咬一个讨饭的,主人问“咬什么?”仆人答:“咬一个讨饭的”说完了也就完了,可见这讨饭的活着是一钱不值了。   作者笔下呼兰河的人性是麻木的人性“人活着是为饭穿衣。人死了就完了。”人性的冷漠,在作品中成为一种正常的存在状态。人生的麻木活着是无望的,生老病死只是人们逆来顺受的事情,人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为“鬼神所做的事上”如:跳大神、放河灯、娘娘庙大会等。   如果说小说一定以情节为标准的话,那呼兰河传的情节实在没有多少跌宕起伏,但如果从艺术感染力为标准的话,那本书显然是一座高峰。譬如作者描写儿时的那个园子,“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画面总给我以一种真实的温馨感。   从文艺学的角度,诸多大家都对此书评论诸多,我浅显阅罢不足言之。但仔细思考,一本文学经典从来便不是以有趣和有用为目的的,它往往直击心灵最深处,让人莫名的为之感动。   作者在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揭示他们的贫苦、愚昧、麻木的时候,讽刺幽致则使人感到悲凉、凄苦。但这种苦中又有种隐隐的温暖,可能就来自人物的一句笑话,但又不会像看漫画书一般笑,只是深切地感受到人物所遭受的一切,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