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 第四段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急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探讨 第五段中连用了多少个“死”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连用了22个“死”字,间隔反复,构成了生动有力的排比句式。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作者为解救国难而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 从“死”的危险划分,有的来敌方(元营),如②、③、④、⑥、⑧、(10)、 (13)、(15)等,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暴; 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⑦、⑨、 (11)、(14)、(18)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败; 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12)、(16)、(17)、(19)、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从“死”的方式划分,主动(自杀)的“死”仅有⑤、⑥、⑦三个,表明了作者的赤胆忠心; 被动(他杀)的“死”有十四个( 即所有来自敌方和南宋的“死”的威胁),显示出文天祥的高风亮节。 探讨 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 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路上亲手抄录。) 探讨 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文天祥的志向又是什么? 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文天祥的志向是中兴复国。 探讨 第7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这一段作者感慨自身尽忠尽孝,“誓不与贼俱生”的决心以及“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顽强意志。 探讨 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 取诗集中《渡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写作特点 1.记叙、抒情、议论完美结合。 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3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4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③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5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写作特点 2.语言生动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 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离开某地用“去(京口)”,前往某地用“如(杨州)”“趋(高邮)”,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等动词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总结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2)主辱,臣死有余僇 (3)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Jìn 同“搢”,插 Xiàn 同“现”,出现 同“凌”,欺侮 Lù 同“戮”,罪 二、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 貌: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 分:按本分,按道理 3、草行露宿 草:在荒草间 露:在露天里 4、日与北骑相出没 日:每天 5、道中手自抄录 手:亲手 B.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 道:取道 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前: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序,为……作序 4、名曰《指南录》 名:命名 5、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下:下达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巡徼的军官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轻视 三、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没有依靠 今:由于清闲而烦闷 2、以至于永嘉 古:到达 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意气激昂 今:大方 4、为巡船所物色 古:盘查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5、几彷徨死 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 6、国事遂不可收拾 古:挽回 今:整理 7、不复顾利害 利害 古:个人安危 今:利益和损害 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古:赐予的身体 今:死者的尸体 9、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一行 古:去一趟 今:一群人 行为 古:去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