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王 禹偁
王禹偁 ,字 元 之 ,济 州钜 野 人 (今 属
山东 )。世代 务农 。太平兴 国八年 ( )进 士 。历 任 右 拾 遗 、翰
林 学士 、知制诰 。遇 事敢 言 ,屡 以贬 官 。北宋 初 年诗 尚浮华 ,王 禹
偁提倡 杜 甫 、 白居 易 的诗来挽 回这 种 诗风 ,开 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 的
先声。有 《小畜集》。
村 行
马穿 山径菊初黄 , 信马悠悠野兴长 。
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 峰无语立斜 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 荞麦花开 白雪香 。
何事 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 】
① 信 :任 ,随着 。悠悠 :形容 人 的安 闲。野兴 :因山野景物 而 引起 的兴
致 。 壑: 山沟 。 晚 籁 :傍 晚 时 从 空 穴 里 发 出 的 声 音 。 棠 梨 : 果
树 名 。
说王 禹偁 《村行》
霍 松 林
作 诗 而 以 《村 行 》命 题 ,其 作 者 大 抵 并 非 村 民,而 是 身 居 闹
市乃 至 官场 ,偶 然 来 到 乡村 闲行 , 目之 所 接 ,耳 之 所 遇 ,在 在 处
处 ,都 有 一种 新 鲜 感 ,从 而 摇 荡性 灵 ,形诸 吟 咏 。因而 可 以这 样
说 :这 一类 诗 ,一般 写诗 人 “村 行 ”之 时 的所 见 所 感 。当然 ,其
所 见 所 感 ,是 因 人 而 殊 , 因地 而 异 的 。且 看 晚 唐 诗 人 成 文 幹 的
《村行》:
暖暖村烟暮 ,牧童 出深坞 。
骑牛不顾人 , 吹笛寻 山去 。
全诗似 乎 只写 目之所见 ,而 心之所感 即寓其 中。诗人对那位牧童 的
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显然是无限向往 的。
同样 以 《村 行 》命 题 ,王 禹偁 的这 首 诗 ,却 是 另 一 番 情 景 ,
另一种 写法 。
这是一首七律 ,从 章法上说 ,七律是要讲起 、承 、转 、合 的:
首联起 ,颔联承 ,颈联转 ,尾联合 。但 实 际情况 ,并非如此 简单 。
王 禹偁 的这首 村行 》,就突破那种框框 。首联 “起 ”,颔 、颈两
联 “承 ”,尾联则 以上句突转 ,以下句拍合 。章法井然 ,而又 富于
变化 。
首句 的 “马穿 山径 ”,写 了 “行 ”,却未见人 ,只提马 ;写 了
“行 ”的场所 ,却 只见 山,未提 “村 ”。而继之 以 “菊初黄 ”,则
马上有人 ,山中有村 ,便依稀可想 。为什么 ? “菊初黄 ”,非马能
辨 ,只能是马上人 的眼中景 。初黄之菊 ,又 自然 是 山中人培植 的。
① 选 自霍 松林 《唐 音 阁鉴 赏集 》 ,河 北教 育 出版 社 年版 。标题为编者所加 。
于是乎 ,读者凭借 自己的经验驰骋创造性 的想象 ,因菊花而想见竹
篱 ,因竹篱而想见茅舍 ,一幅山村秋意 图,就展现在 眼前 了。次句
更 明白地写 出马不过是人 的坐骑 。那马上人并无 明确 的 目的地 ,只
是任 凭马儿 穿过 山径 , 自由地 行走 ,悠悠然领 略 山乡风光 。两句
诗 ,既点题而又 不 限于 点题 。环境 、景物 、季节 以及 “村 行 ”者
的神态 、心情 ,都跃然纸上 ;在章法上 ,又水到渠成 ,引出颔 、颈
两 联 。
颔联写大景 ,视觉 、听觉并用而默会于心 ,既移情入景 ,又触
景生情 ,从而产生 了审美共 鸣 。 “万壑有声含晚籁 ”一句 ,显然吸
取 了 《庄子 齐物 论 》 中关 于人籁 、地籁 、天籁 的议论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