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课件: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46张)讲述.ppt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课件: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46张)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平顶碉楼 吊脚楼(重庆、贵州、湘西、鄂西、桂北) 黄土高原窑洞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北方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楼间距大 降水少。 屋顶坡度小,房檐窄 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筑成本高 南方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小,进深和高度大且楼间距小 降水多。 屋顶坡度大,房檐宽 气温高,季节变化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本低 雾凇 冰雕 龙塔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P3活动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3题。 地区 甲 乙 经纬度 102oE,25oN 113oE,28oN 海拔(米) 1891 68 一月平均气温(oC) 7.7 4 七月平均气温(oC) 19.8 32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3题。 地区 甲 乙 经纬度 102oE,25oN 113oE,28oN 海拔(米) 1891 68 一月平均气温(oC) 7.7 4 七月平均气温(oC) 19.8 32 3.乙地所在的省 A.是我国主要的柑橘、香蕉生产基地 B.是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C.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九铁路纵贯南北 下图为某区城模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区域的数字序号与文化景观的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5.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故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有所不同 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故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会有所差异。 区域发展受当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影响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案例 阅读课本5—6页的文字,思考: 在开发早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 在发展阶段,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会得到较快发展? 在农业社会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能成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地,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发展? 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日益下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 地理 环境 地势平坦 地质黏重 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黏重的土壤 使开垦困难 稠密的水系 成为人们交 通的阻隔 人类 活动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时期 科学技术的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联系的天然水道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制约因素变化 反而成为促进因素 大规模人口迁移 劳动力 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 我国主要的 粮食产地 优越的 气候条件 我国重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商业发展时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人口、城 市 密 集 稠密的 水 网 人均耕地低于全国 水平 耕地被分 割破碎 粮 食 商 品 率 低 生产规 模较小 机械化 难推广 “粮仓”地位逐渐让位 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